近日,贵州黄平县新州镇东坡村花果山的蟠桃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季。当地村民忙着采摘、分拣、打包,将带着晨露的黄金蟠桃通过冷链运输送往周边市场,同时也吸引了不少游客自驾前来体验采摘乐趣。
“我们这儿施的都是农家肥,桃子口感格外甜。”东坡村花果山精品水果种植基地负责人张三妹介绍。6年前,这位“新农人”瞄准特色农业市场,从外地引进蜂糖李、蟠桃等优质品种,在东坡村开始探索试种。如今,基地已培育四五个精品水果品种,中熟黄桃品种正值采摘期,预计可持续至8月底。“今年卖的黄桃和蟠桃供不应求,好多人从凯里、施秉等周边县市开车来摘。”张三妹介绍,得益于绿色种植技术,光是初挂果蟠桃亩产量就达400余公斤,年产值约12万元。
产业兴旺,铺宽了家门口的“就业路”。村民廖大姐是基地的老工人,修剪、采摘、分拣样样熟练,“农忙时来干活,既能顾家又能挣钱。”近期,基地每天吸纳10余名周边群众务工,季节性用工高峰时人数翻倍。
东坡村的精品水果产业,正是贵州省黄平县通过党建引领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黄平县通过党建引领,立足生态与交通优势,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深挖资源潜力:学坝村的葡萄晶莹剔透,白塘村的蜂糖李甜如蜜,五里墩村的玫瑰花绽放成“美丽经济”……一个个特色产业名片越擦越亮,构建起“春赏花、夏采摘”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格局。
“从单一种植到‘三产融合’,我们通过党建引领用‘小水果’撬动大产业。”新州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镇围绕农林业“特”“优”战略,持续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推动金秋梨、黄桃、红不软桃等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如今,特色种植不仅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更带动包装、物流、乡村旅游等产业链延伸。
在黄平,“一村一品”正化作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特色产业矩阵不断壮大,让更多群众在产业发展中收获幸福感、获得感。(潘江平 潘二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