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自然条件优越,核桃发展历史悠久,属中国Ⅰ类核桃生产区、云南核桃主产区和三台核桃原产地,核桃品种优良、品质独特。
近年来,楚雄州按照稳面积、提质量、育龙头、深加工、创品牌、促销售、增效益的全产业链发展思路,把核桃作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全州核桃产业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成效明显,核桃产业正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
——抓种植规模与效益提升。楚雄州104个乡镇(街道)有102个栽培核桃,核桃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600万亩左右,居全省第三位。2024年,全州核桃干果产量15.4万吨,综合产值113.8亿元,同比增长12.9%;核桃种植户达21.9万户,其中脱贫户和低收入户4.7万户,农民人均核桃面积5.1亩,人均核桃收入1952元,核桃产业成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通过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示范、效益化驱动,楚雄州构建起覆盖广泛、结构优化、增收显著的产业发展格局。
——抓加工集群与龙头培育。楚雄州全力构建“企业+合作社”加工集群体系,推动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目前已发展核桃种植、加工和营销企业41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18户、精深加工企业11户;发展核桃种植、营销和种苗等专业合作社277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个、省级示范社13个。云南摩尔农庄公司被认定为“首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和“中国核桃产业十佳企业”。中农联云南核桃交易市场已投入运营。云南省第一条“水代法”生态制取核桃油生产线落户楚雄大姚,预计年处理3万吨核桃。全州形成龙头企业带动、精深加工突破、全链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显著提升了核桃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
——抓科技赋能与标准建设。楚雄州总结推广了一块好地、一个大塘、一担农家肥、一株壮苗、一挑定根水、一块地膜的“六个一”核桃种植技术,种植标准不断规范。选择核桃优良母树1000多株,建立核桃采穗圃1230亩,核桃良种化步伐加快。开展了核桃提质增效和集约化经营研究,编印了《楚雄州核桃提质增效技术》和《楚雄州核桃集约化经营技术》手册,实施核桃集约化经营80万亩。推广核桃初加工机械一体化87条,总投资6847万元,年加工能力5万多吨。制定核桃栽培管理和产品加工标准3项,取得专利100多项,建立企业研发中心1个、专家工作站2个,建成核桃博物馆2个。全州形成技术标准化、管理集约化、创新体系化的科技支撑格局。
——抓品牌塑造与地标认证。全州有3个县(市)被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2个县(市)入选全国100个经济林(核桃)产业示范县。大姚县被认定为全国第一个核桃生物基地,“大姚核桃”获批准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第一个核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第一个核桃“驰名商标”和云南省著名商标。楚雄市被授予“中国核桃油之乡”称号,“楚雄核桃”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区域品牌集群打造与国家级地标认证,构建起“地域名片+产品品牌”双轮驱动的品牌体系,显著提升“楚雄核桃”的市场辨识度与溢价空间,推动产业向品牌化、高端化跨越。
——抓政策与规划协同发展。州林草部门紧扣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部署,以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为核心,出台《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林下经济发展工作计划》《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等系列政策举措,统筹产业提质增效与生态保护修复,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长效动力。(李乾森 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