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改革发展 > 林草产业 > 林产工业

广西凌云:聚焦木材精深加工 弃置废料大变身

2025-10-22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在广西凌云产业园区的现代化厂房内,一场“变废为宝”的绿色转型正生动上演:往日被林农弃置的木材废料、枝丫材、林间伐材,如今通过连续平压生产线,被转化为高端环保板材。

这一总投资3.5亿元、年产30万立方米实木定向颗粒板项目,不仅让“废料”焕发新生,更成为凌云县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鲜活注脚,为当地“一棵树”产业链的做大做强筑牢了根基。

精准招商,为产业链注入“源头活水”

近几年,凌云县聚焦木材精深加工、新能源等产业链开展专项招商,派遣招商服务组多次赴山东临沂实地调研。确认实木定向颗粒板项目与凌云木材资源丰富、产业向高端发展规划高度契合。项目签约后,凌云县立即启动“绿色通道”,以“一个项目、一个服务专班、一名责任县领导、一个牵头单位、一名服务专员、一套方案”的机制推进。通过这份精准招商与高效服务,让项目得以快速落地、迅速推进,为后续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绿色赋能:技术与理念的双重坚守

项目引进德国“迪芬巴赫”连续平压生产线,不仅能实现连续不间断运转、延长有效生产时间,更能精准把控物料投放量、加热温度等关键参数。凌云县一家装饰材料企业总经理张莉算了一笔账:生产线每日可消耗木材废料约1500吨,木材综合利用率达99.5%以上,大幅减少了木材损耗。

在原料方面,项目采用“以废为主、以林为辅”思路:一方面收购百色地区的小径材、间伐材和木芯,另一方面通过“企业+林场+林农”模式回收林业废料。“以前林农的枝丫材要么烧掉,要么扔掉,现在能卖给我们换钱,每年能为周边林农增加不少收入。”张莉说,这一模式既解决了原料供应问题,又带动了林农增收,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

在生产工艺上,项目同样坚守“绿色底线”。采用MDI无醛胶进行粘合,从源头杜绝甲醛污染;运用微胶囊包覆阻燃技术处理板材,使其燃烧性能达到GB8624-2012B级难燃标准。“我们生产的板材完全满足高端家居市场的要求,现在不少高端定制家居企业都主动来对接订单。”张莉拿起一块成品板材感慨,“绿色从不是吸引眼球的‘噱头’,而是项目能走得稳、走得远的‘生命线’。”

全链升级:绿色项目激活产业“蝶变”

“过去凌云县森林覆盖率虽高,但林业多停留在‘卖原木、做粗加工’的阶段,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凌云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劳昌春表示。实木定向颗粒板项目的落地,打破了这一局面,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也为全县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借鉴。

上述装饰材料企业后续签约了板材深加工贴面车间及生产线建设项目,投产后将有效填补产业链空白,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木材原料收购—颗粒板生产—板材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目前,凌云县已确立“3个211”产业融合发展思路,绿色高端家居产业园成为工业发展重点。园区已成功签约年产20万立方米高端原木生态板、年产20万立方米冷热压工艺生态板等7个项目。

项目的集聚,不仅方便企业间合作、降低生产成本,还能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实现互利共赢,进一步增强园区产业集聚效应,优化全县以林业、特色农业为基础、以绿色家居为主的产业结构。

2025年上半年,凌云县地区生产总值29.94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达7.1%,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下一步,凌云县的产业布局将继续围绕“3个211”产业融合发展思路,以现代农业、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为三大主导产业,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凌云的“绿”,不仅是生态底色,更是产业亮色、发展本色。(杨欣雨)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