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盛产竹笋的地方不少、品种也多,近日杭州市多部门联合抽检130批次春笋,抽检结果全部合格,让消费者对“舌尖上的美味”更放心。
杭州市林水局联合浙江省林产品质检站、杭州市食品安全监督协会等,依托“政府主导+社会共治”的创新抽检模式,对余杭区、富阳区、临安区等竹笋主要产区的雷竹笋、毛竹笋等品类进行严格抽检。为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高精度仪器对春笋进行全方位检测,涵盖水胺硫磷、治螟磷、甲基对硫磷等31项农药残留指标。
杭州市林水局宣传部门为广大消费者科普了春季有哪些笋适合尝鲜,以及栽培种植技术。
雷竹笋壳薄肉厚,脆甜鲜嫩,蛋白质含量高,低糖低脂,是天然、生态、绿色的森林保健蔬菜,被誉为“江南第一笋”。雷竹笋主要分布在临安、余杭等地区,一般在3月初出笋,至4月中下旬笋期结束,具有出笋早、产量高、笋期长、效益高的特点。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杭州地区最先采用竹林覆盖方式培育雷竹笋,将出笋期提早了将近100天,出笋盛期刚好在春节前后,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毛竹笋营养丰富,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还有清热化痰、健脾开胃的功效。毛竹是杭州地区栽培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的笋用竹种,按照生产季节的不同可以分为春笋、鞭笋和冬笋,3—4月是春笋大量上市的时期。近年来,通过“一竹三笋”高产综合技术,做到一年四季都有笋,大大提高了毛竹笋的经济效益。
高节竹笋既可以鲜食,也可以加工成罐头、笋丝、笋干等,是杭州地区优质食用菜竹笋资源,一般于4月底进入出笋期。桐庐等地采用覆土栽培的方式,改善高节竹笋外观形态质量,培育出具有个大(单株笋重可达1公斤)、色白、味鲜等特点的高节竹“白笋”。通过覆土培育,出笋期可推迟至5月中旬,此时正值雷竹笋下市,高节竹“白笋”价格可达普通高节竹笋的10倍以上。 (冯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