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改革发展 > 林草产业 > 林下经济产业

湖北竹山:做强做优林下经济

2025-04-30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连日来,竹山县九华山林场组织30多名劳力在林下淫羊藿种植基地进行除草、浇水等管护。

近年来,竹山县发挥国有林场引领带动作用,培育林下种养、林产品加工、森林康养旅游等产业,编制《林下经济发展三年规划》,出台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十条措施”,让林下经济托起富民产业。

九华山林场是竹山县资源最密集、林相最整齐、动植物物种最多样区域,总面积81629亩,森林覆盖率97%,活立木蓄积64万立方米。近年来,该场抢抓发展机遇,推进林场改革,向山要产业、向林要空间,走出“两山”实践创新路子。

聚力发展森林康养,变“林区”为“景区”。引进国有林投公司,整合林场万亩林海、千亩珍稀植物、百种珍稀动物,规划总投资3.8亿元,打造九华山森林康养基地。目前,完成投资1.3亿元,建成运营5061平方米的九华林舍,有民宿56间、床位100张、养生餐厅2个,配套旅游公厕6所、森林步道18公里。户外露营、拓展训练、摄影创作、名贵药材、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功能区已具雏形。日本花柏林、樱花岭、千亩竹海、檫木林、橡树林、葵花井、女儿寨及大泉山生态茶园等生态优良、林相优美、景致宜人、功效明显的康养环境正在形成。夏秋季民宿爆满,2024年接待研学游、团体疗养50余批次。

示范发展林下经济,变“青山”为“金山”。在总体布局上,林下经济布局在林场内公路沿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方便的地方。在品种选择上,重点种植淫羊藿、黄连、苍术、黄精、七叶一枝花、白芨、天麻、党参等本地适生道地中药材。在机制创新上,与起步早、技术熟、有实力的中药材种植经营公司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与神农架一家公司合作种植淫羊藿2000亩,公司提供种苗、技术服务、回收产品;和竹山县一家中药材公司各出资50%,新建天麻、黄精、七叶一枝花、白芨、党参等示范基地200亩;引进湖北一家中药材公司种植黄连300亩;争取湖北省林科院在林场建设500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在管理体制上,林场自主发展的林下经济基地,由林场向县林业局借支铺底资金、干部职工入股,林场干部职工、专职护林员、当地林农参与基地建管,将干部职工奖励性绩效、职级晋升、评先表模与林下经济管理成效挂钩。截至目前,全场共种植发展淫羊藿、箬竹、黄柏等林下经济基地5000余亩,大棚培育淫羊藿、黄柏苗40亩。周边年均50人常年参加基地建设,人均劳务工资3万元以上。

保护培优森林资源,变“森林”为“氧吧”。完成林相季相改造1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森林抚育0.6万亩。建成湖北大巴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竹山县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大巴山珍稀植物园。栽植红豆杉、紫薇、马褂木、檫木等珍稀名贵苗木6万多株。引进培育日本花柏1万亩、美国云加西杉150亩。同时,林场水、电、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修建了集防火和观景功能于一体的瞭望塔,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覆盖,建成山区二级路21公里,扩修防火通道28公里,购置无人机2架、森林防火山地巡护车2辆、巡护摩托车5辆,维修改造护林点10个。架设400KVA变压器一台,改造供电线路20公里,铺设光纤30公里,建成天鹅湖、深水井、蓄水池等供水工程。

下一步,该场将充分发挥山场面积大、林业资源丰富等综合优势,协同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国有林场改革,突破性发展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新业态,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广袤森林更好造福人民群众。(通讯员程平 贺骥)

原标题:做强做优林下经济 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