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荒漠化防治 > 工作动态

“治沙老将”陈学勋

2025-10-10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在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有这样一个人,他将34年的时光化作绿色的希望,用脚步丈量荒漠,以智慧破解生态难题,在风沙肆虐的土地上书写出一部波澜壮阔的治沙史诗。他就是敖汉旗三义井林场场长、林业正高级工程师陈学勋。2025年4月24日,他被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授予“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他34载坚守与奉献的褒奖。

陈学勋坚持34年瀚海植绿

1991年,陈学勋怀揣着对林业事业的热爱,踏上了敖汉旗这片土地。彼时的敖汉旗,生态环境脆弱,风沙侵蚀严重,防沙治沙成为守护这片土地的关键战役。要打赢这场硬仗,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从此,陈学勋一头扎进科研与实践的双重战场,开启了漫长的逐绿征程。

科研创新是陈学勋治沙之路的核心武器。34年间,他参与创新和推广的林业科技成果多达25项,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无数个日夜的探索与坚持。“松毛虫冬防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中,他和团队深入松林,反复研究松毛虫的生长习性,最终探索出多措结合的无公害防治模式。这项技术不仅荣获自治区林业厅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更让全旗80多万亩油松林摆脱了虫害威胁,重新焕发生机。

“光梗蒺藜草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研究”项目同样倾注了他的心血。他和团队日夜攻关,摸清入侵物种特性,成功对55万亩受侵害草场进行除治,每年为当地挽回经济损失6270万元。这些成果的背后,是他在实验室、林地间不断穿梭的身影,是无数次失败后依然坚持的信念。

除了科研创新,陈学勋还深刻认识到,防沙治沙必须兼顾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在担任旗林业局总工程师期间,他针对敖汉旗林业发展困境,提出了“一减三增两改”战略。面对杨树人工林退化问题,他与同事们走遍全旗的所有林地,经过无数次实地考察与试验,总结出“两行一带配置、近自然配置”等可持续经营修复模式,推广面积超20万亩,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他组织编写的《敖汉旗沙棘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敖汉旗文冠果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林业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人才与技术是防沙治沙的根基。陈学勋担任林场场长后,为激发队伍活力,他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改革护林员绩效考核办法,打破“大锅饭”,将工作成效与收入挂钩;重新划定分场管护区域,与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状,确保责任到人;创新培训方式,邀请林业专家现场授课,组织工人到先进地区学习。同时,他积极推广开沟植树机、ABT生根粉等抗旱造林技术,使造林成活率大幅提升。在他的努力下,一支技术过硬、充满干劲的林业队伍逐渐成形。

在陈学勋心中,防沙治沙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份责任。在任职旗林工站站长期间,他精心组织完成防沙治沙57万亩,为敖汉旗构筑起坚实的绿色屏障。如今,敖汉旗现有森林面积达572万亩,森林覆被率达44.17%。担任林场场长后,他带领职工完成防沙造林4.7万亩,构建起三层禁牧管护网络,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增收3420万元。在他的带领下,林场先后荣获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优秀林场班子、市级文明单位等荣誉。

三十余载光阴,陈学勋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两鬓染霜的“治沙老将”。他把青春献给了荒漠,用双手为敖汉旗披上绿装,用行动诠释了一名林业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在这片曾经黄沙漫天的土地上,他播撒的不仅是绿色的种子,更是生态发展的希望。(刘忠友 南丁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