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基层信息

祁连山忠诚坚守的巡护员

2025-02-10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行走在冬日的青海省门源县仙米林区,蓝白交织,天地如画。远处绵延的祁连山在湛蓝的天空下宛若一条银龙,眼前深蓝的云杉林在清冽的阳光下静谧祥和。

随着一阵阵“咯吱咯吱”的脚步声,灌丛深处钻出了一个人,他就是门源县仙米林场讨拉沟管护站站长王玉平。他的裤脚沾满了泥土,鞋面已经被融雪浸湿,冻得通红的脸上却不失那份从容乐观的精气神。

“春节期间,务工人员和学生都返乡回家,民俗用火也随之增多,加上近期降水偏少,防火压力只增不减,我们每天都要巡护一遍。”王玉平介绍,近期,林场的重点任务是林草防火,他们之前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防火宣传,每天还要在路口、坟地等重点部位开展火灾隐患排查。

仙米林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总面积31.74万公顷,是青海省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之一,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林业用地18.9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5.18%。

56岁的王玉平已在仙米林场奋斗了整整30年,他所负责的讨拉沟管护站面积1.3万公顷,每天巡护的距离在25公里左右。据他回忆,以前林区周边群众防火意识不强,进山砍柴、林区用火、盗猎野生动物等现象比较严重。2009年王玉平和仙米林场森林公安派出所的同志在巡查过程中发现两名盗猎分子正在猎捕马鹿,他们和盗猎分子几经周旋,终将其绳之以法。

近年来,随着防火宣传工作不断深入,加上生产生活方式改变,林区周边群众防火意识普遍提高,他们都会自觉配合林区防火工作。

仙米林场以林(草)长制方案为基准,采取“乡镇+林场,村委+管护站”共管方式,组建管护和技术服务队伍,全面配合乡镇实施森林资源分片包干网格化管理。将31.74万公顷经营区域划分于659名管护员实行网格化管理。采取“定人、定责、定区域、定标准”的“四定”措施,落实不间断灵活性管理举措,积极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切实有效巩固了林草资源管护成果,实现了建场以来62年无重大森林草原火灾的良好成绩。

临近中午一点,管护员李福刚刚巡山归来。他抖了抖身上的灰尘,摘下帽子的瞬间头上升起一团白雾。李福今年45岁,2009年通过社会管护员招聘成为一名管护员。2016年转为专职管护员,至今已有16年的工作经历。

“讨拉沟有大面积灌木林和草原,我们一刻都不敢大意,不仅要通过各种形式向牧民群众宣传森林草原防火的重要性,还要管好林草资源防止牲畜过度践踏。”一说起工作,李福劲头儿十足。

仙米林场根据辖区实际,跟466户林地边缘住户、放牧点、施工驻地单位、庙宇寺院等签订用火责任书,开展了大规模、拉网式的火险隐患排查和可燃物清理工作,并签订安全祭祀用火保证书,一对一落实监管责任人和防控措施,形成隐患整治监管长效机制,彻底消除火灾隐患点。

“自从从事这份工作以来,我基本没在家里过过除夕。每当万家灯火欢聚时,我们的弦绷得更紧,只有到大年初一才能回家吃个团圆饭。”李福边说边翻出往年的值班记录和视频图片资料。

高原的冬季巡山难度大,林区道路的积雪经过碾压变成冰面,给他们的出行带来很大困难和安全隐患。除此之外,本就缺氧的高原冬日含氧量更低,而他们经常要爬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给身心也带来不小的挑战。

有一次李福在带领护林员开展联防联巡时,不慎滑倒跌入路边的冰窟窿中,全身湿透的他在寒风里走了半小时才回到站里。

“爬高山时,我们每走几步就要缓一下,不然喘不上气来,尤其到了冬季,感觉嗓子和肺部像被刀片割一样。”李福说,但他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守护林区就等于守护自己的家园,他不感到辛苦,反而有一种自豪感。(姚占山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