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县旧县乡旧县村无林地股份合作造林示范片(周燕兰 摄)
近年来,松溪县旧县乡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实施“森林生态银行”模式,推动林地资源整合与高效利用,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路径,助力林农持续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整合林地资源 激活“沉睡”资产
旧县乡地处山区,全乡林地总面积约16万亩,其中3.9万亩因分散零碎、经营困难长期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自“森林生态银行”模式实施以来,旧县乡通过村级经济合作社引导村民将零散林地“存入”平台,并由县属国有林场统一管理经营,推动森林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
“过去,林地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如今整合后,不仅能吸引投资,还能推动精细化、专业化经营。”旧县乡人大主席范俊晖介绍,合作山场每年按40元/亩进行预分红,采伐时,在扣除已发放收益的基础上,超额部分按协议再分红,实现林农增收、集体增财、生态增效的多方共赢。
截至目前,全乡12个行政村均已成立村级理事会和监事会,建立科学管理体系,确保森林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开发。“一村一平台”模式已成为旧县乡特色品牌。
股权改革 让林农变“股东”
“以前,漫山遍野的树无从变现,如今加入‘森林生态银行’,不仅林地有人管,还能定期拿到分红。”六墩村村民潘财波说,成为“股东”后,他的生活更加稳定,对未来充满信心。
六墩村是最早试点“森林生态银行”模式的村庄之一。旧县乡通过摸排林地底数,与县属国有林场签订更新造林合作协议,推动场村合作发展,并通过股权量化,赋予村民可交易的林地股权。村民不仅能够按合作约定获得稳定收益,还能享受林地经营带来的长期回报。
目前,全乡12个行政村均已与县属国有林场签订整村推进合作协议,其中5个行政村已启动森林生态银行合作造林2364亩。六墩、旧县两村已向林农发放股权证,170户林农成为“股民”,合同签订面积达556亩。
发展林下经济 拓宽增收渠道
在整合林地资源的同时,旧县乡积极拓展林下经济,推动林业产业向多元化发展,为林农带来更多增收机会。
在六墩村马蹄岙家庭林场,上百个蜂箱错落分布,蜜蜂在林间忙碌采蜜。“林下养蜂不占用耕地,投资少、见效快,收益稳定。”林场负责人朱登发介绍,依托“森林生态银行”支持,他的蜂蜜产业不断扩大,产品供不应求。
除林下养蜂外,旧县乡还大力发展林下种植、采集加工等产业,推动林药、林菌等经济模式兴起。目前,全乡林下经济利用林地4117亩,总产值达500余万元,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同时促进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周燕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