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基层信息

巾帼护林绽放“林”间芳华

2025-03-14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在森林覆盖率94.4%的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那片绿意盎然的林海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女性,她们身着醒目的蓝色防火服,手持大喇叭,穿梭于田间地头、林区小路、厂矿车间、机关学校。每到一处,她们都会停下脚步,耐心地向周边的市民和游客传递防火知识:“春季风干物燥,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大家务必注意,不要在林区及周边点火!”

这群女性,是原山林场巾帼巡护队的成员。她们有的是经验丰富的老队员,对林区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树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有的是刚刚加入的新成员,带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工作的热情,投入到防火宣传的行列中。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什么是坚守与奉献。

退休后的李秀兰回到原山林场看亲手栽下的树木 原山林场供图

李秀兰,林场的“林一代”,今年87岁高龄的她,提起一辈子爱绿植绿护绿的往事,依旧如数家珍。从青丝到白发,她亲历了林场“种一棵树比养一个娃还难”的困境,她曾顶着烈日挖坑栽树,曾冒雨上山植树,曾蜷缩在帐篷里守夜……她常说:“林场就是我的家,守护它,是我的使命。”

柔肩扛重任,书写巾帼担当

1957年,19岁的李秀兰踏入原山林场时,眼前是连绵的荒山秃岭。建场之初,条件艰苦到难以想象:没有机械,没有路,连一棵像样的树苗都难寻。李秀兰她们每天扛着一捆捆重量近50公斤的种苗,艰难地爬上山。这些种苗的重量,甚至超过了李秀兰当时的体重。

第一代原山人自发组织,手把手地传水浇灌树木场景 原山林场供图

“那时候,我们每天要扛着树苗走十几里山路,肩膀出血流脓,脚底磨出水泡,但看着一棵棵树苗扎进土里,就觉得值了。”李秀兰回忆道。在男同志都倍感吃力的重体力劳动中,她咬着牙坚持,用单薄的身躯为荒山披上第一抹新绿。

1960年,正值国内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饿着肚子干重活”更是常态,每餐定量只有半斤地瓜干的她,和工友们常常掖上个窝窝头就上山了,扛着铁锹和树苗,走几步就眼前发黑,却硬是咬着牙在陡坡上刨坑栽树。渴了,她们就攥个雪軩軩(雪球)啃啃解渴;累了,她们就随便找块石头稍事休息。劳动一天后简单地喝二两稀饭,即便肚子还咕咕作响,也抵挡不住睡意的侵袭。

艰难亦无阻,守护绿色家园

种树不易,护林更难。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牛羊是村民们的重要财产,但它们常常会上山啃食树叶,破坏刚种下去的树苗。为了保护这片绿色的家园,李秀兰和工友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脚和双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巡逻在山林之间,阻止牛羊上山。烈日下,她们的皮肤被晒得黝黑;寒风中,她们的手指被冻得通红。

在那个生活条件极为简陋的年代,生活仿佛是一幅未完成的素描:住的民房是个粗糙的“胚”,半夜常被不速之客“草鞋底”“蚰蜒”咬醒,手臂或腿上经常布满红肿的印记,如同生活中的一块块补丁,记录着那段不易的日子。

有一年的冬天,整个林场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李秀兰患上了重感冒,身体虚弱,连走路都显得摇摇晃晃。更糟糕的是,由于大雪封路,她根本无法找到拿药的路。眼前一片白茫茫,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沟壑。但即便如此,李秀兰也没有放弃守护林场的责任。她强忍着病痛,依然坚持每天上山劳动,确保林场安全。

而在那个爱美的年纪,李秀兰却无法像其他女孩那样穿上高跟鞋、花裙子,因为她的世界只有石头与山峦,那些时尚与潮流对她来说遥不可及。买的鞋上山穿容易夹脚,她只能穿着妈妈亲手缝制的布鞋,踏遍林场的每一个角落。她的裤子上,也总能找到六七个补丁,每一次的磨损与修补,都在诉说着她与困难搏斗的英勇故事。

薪火永相传,传承巾帼精神

如今,87岁的李秀兰虽已退休,但她的故事仍激励着新一代林场人。当年她亲手种下的树苗已渐渐长成参天大树。如今的巾帼巡护队,继续守护着这片绿色宝藏。

每当一些年轻人抚摸着粗糙的树皮,满怀敬意地说:“李奶奶,又来看您当年栽的树了。”李秀兰的眼中总是闪烁着泪光:“这些树,是拿命换来的啊!”这些树,不仅见证了她的青春和汗水,更承载了林场人共同的记忆和希望。而那一代人的艰辛与坚守,如今已化作年轮里的故事,在这群身着蓝色防火服的巾帼巡护队员身上传承。(李安琦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