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内蒙古森工集团三方合作成立大兴安岭矿业科学研究基地,旨在通过中央、地方、企业合作,创新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实现大兴安岭中北段地区找矿重大突破。
基地将深入研究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多金属成矿规律,完善预测评价技术,支撑找矿靶区优选;创新成矿理论,构建找矿模型,有效指导矿床勘查;突破火山岩地区、森林覆盖区找矿方法技术瓶颈,开展勘查技术示范,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开展多类资源赋存规律调查,破解综合利用技术难题,突破矿业与林业发展政策瓶颈,打造绿色矿业示范样本;联合申请重大科研项目,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立“央地企+产学研”深度合作示范平台。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大地构造属额尔古纳地块和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的北部,是古亚洲成矿域和滨西太平洋成矿域的叠加区。区域内的两个重要成矿带——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及得尔布干成矿带,与内蒙古森工集团施业区高度重叠,铁、铅、锌、钼、铜、金、银等多种矿藏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多点富集。
内蒙古森工集团已将生态矿产业作为林区重点打造的五大产业板块之一,目前与包钢集团、内蒙古地矿集团、山东黄金集团合作对1个采矿权、13个探矿权开展合作。 (孙勇 刘磊 赵兴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