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林草科技 > 科教新闻

云南:科学数据为生态环境精准画像

2025-04-20   来源:云南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下降,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为不同生态系统提供了生存空间。云南省科研团队用科学数据为这片土地的生态安全“把脉问诊”,以科技力量守护彩云之南的绿水青山,为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智力支撑。

在省林草局的支持下,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生态安全研究团队历时几十年,踏遍全省16个州(市)的山山水水,通过分析森林覆盖、湿地保护、石漠化治理等海量数据,结合各地经济发展实际,创新构建起生态安全“体检指标体系”,从生态压力、生态状态、保护成效3个维度,为全省生态环境精准画像。

团队研究结果显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怒江大峡谷、迪庆高原等“生态明珠”持续闪耀,森林生态安全指数领跑全省。这些区域不仅保存着大量原始森林,每平方公里森林还能创造数万元的生态价值。而滇东北等区域受气候条件和历史开发等因素影响,仍需在提升森林覆盖率、优化生态功能等方面持续发力。

被誉为“高原之肾”的湿地生态系统呈现出鲜明地域特征。滇西北高山湿地群和南部热带湿地带保持优良生态,成为黑颈鹤、赤颈鹤等珍稀鸟类的乐园。滇东北地区部分湿地受农业面源污染影响,水质保护面临挑战,需要构建人水和谐新格局。

研究团队提供的这份生态“体检报告”,显示出清晰的绿色发展路线图。团队负责人陈哲介绍,通过锁定天然林保护、生态服务价值提升、气候适应性管理等关键环节,各州(市)已因地制宜开展行动:在昭通,百万亩造林工程让石漠荒坡重披绿装;在保山,智慧监测系统全天候守护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在昆明,环湖湿地正成为净化滇池水质的“天然滤芯”。

如今,从雨林到雪山,从江河到湖泊,云南正以“生态安全指数”为导航,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用科学守护与创新实践,在祖国西南边疆筑起一道生机勃勃的绿色长城,让每片森林都成为碳汇宝库、每处湿地都变成生态屏障、每条江河都化作发展动脉。(吴清泉)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