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于娟,留学挪威的海归博士,复旦大学的青年女教师,一位心系家国的才情女子。因为醉心挪威的葱郁森林,一个心愿在她心中生根:将毕生所学奉献家乡,打造一片媲美挪威森林的绿色能源林,待成熟后推向全国。她专注于生物质能源政策研究,规划一幅能源林蓝图。她选定曲阜九仙山,计划种植浑身是宝的楷木。然而,正当她风华正茂、憧憬无限时,病魔突袭,折断了她实现梦想的“羽翼”。希望与梦想化为未竟的夙愿,直至生命尽头,她最牵挂的,仍是那片倾注了全部心血、寄托着绿水青山鸟语花香的能源林。
涅槃重生,为女儿圆梦
她叫苏萍,于娟的母亲。丧女之痛击碎了她的心,怀着极度的悲痛寻求慰藉与精神的支点。最终,她冲破苦难的枷锁,涅槃重生。
“娟儿,妈妈的心和精神与你在一起。今后,我将替你完成心愿。”从此,苏萍化名舒平,她以柔弱之肩、坚韧之心,亲手筑起那片能源林,纪念那无法延续的美好时光。
年近花甲的她,毅然放弃城市的优渥生活,只身奔赴荒山野岭。日复一日,她跋涉在沟壑纵横、杂草丛生的山路上。她的足迹踏遍这片眷恋的山峦,每一寸土地都铭记着她的坚韧。
造林之初,举步维艰。她深知前路坎坷,失败与泪水,终究未能撼动她钢铁般的意志。为完成女儿遗愿,唯有咬紧牙关——“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念,“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支撑着她。就这样,舒平亲手开启了绘制鸟语花香、青山绿水能源林的壮丽篇章。十几年来,她黎明即起,风餐露宿。挎包里装着的馒头、咸菜或水果便是全天干粮。饿了,找块石头坐下,一手馒头,一手咸菜或水果,匆匆果腹;渴了,掬一捧山泉。每天直至夕阳坠下山峦,才不舍地放下镢锨。站在山巅回望,欣喜、辛酸、泪水交织。九仙山、天池溪水、黄连树成了她沉默的伙伴。
能源林画卷圆了女儿梦
心有所向,行必能至。能源林的崛起,使得昔日光秃的荒山,变成如今满目葱翠,绿意盎然。漫步林间,听鸟鸣浅唱,看碧波荡漾,心旷神怡之余,更能感受到中国版“挪威森林”创始者舒平所历经的风雨,以及那份攻坚克难的决心与意志。
更令人动容的,是舒平精神感召下汇聚的磅礴力量。在她的带动下,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涌向这片热土。他们中有青春洋溢的大学生,有年富力强的上班族,也有精神矍铄的退休老人。烈日当空,他们挥汗如雨,挥锹铲土,挖坑栽苗,肩膀被树苗压出一道道红痕,汗水浸透了衣背也浑然不觉;风雨来袭,他们顶风冒雨,扶正被吹歪的幼苗,加固围堰,泥水裹满了裤腿却笑容依旧。他们用双手和汗水,将个体的微光汇聚成照亮荒山的火炬,用实实在在的奋斗,共同书写着这片能源林生生不息的传奇。
在志愿者的倾力相助下,能源林已遍布齐鲁,溢满山川:九仙山楷木基地、圣城母亲林、一中学子林、牧场楷木林、羲皇林、黄河滩种树……舒平还将楷木赠予善人陵园,向全国各地无偿捐赠树苗。
舒平不畏艰难造林的无私奉献,连同千千万万志愿者挥洒的汗水与赤诚,共同铸就了这片青山的灵魂。她最初只为圆女儿一个梦,如今这梦想已升华为由无数双手共同托举的终身事业。在这条造林路上,舒平播下的种子,已然在无数人的心田生根发芽。
这片森林不仅是生态工程,更是母爱的纪念碑、生命的延续体。当一片片树叶在阳光下舒展,于娟的科研理想、舒平的执着坚守,都在诠释着同一个真理:爱,是最强大的生命力。(董洪毅 赵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