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十四五”自然资源科技成果科普巡展启动仪式及成果推介会上获悉,我国林业种业在“十四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突破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等关键技术,实现精准、高效育种,推动我国林木种业迈入3.0时代,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木材储备及践行大食物观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林业育种取得革命性突破,新品种表现卓越。对比“十三五”,通过应用全基因组选择、人工智能预测等前沿技术,育种周期缩短1/3。创制的高产优质高抗新品种示范推广面积达245万亩,重点工程良种使用率85%,平均增产15%以上。其中,耐零下35℃严寒的“中雄4号”杨树单株材积较主栽种提高112.8%;抗病性提升56%的“新桉8号”桉树及耐零下38℃低温的“中林6号”楸树,为困难立地造林提供了关键品种保障。
木质材料产业迈向绿色化与智能化。对比“十三五”,针对木质材料产业面临甲醛释放危害等安全环保瓶颈,专项研发的无醛胶黏剂技术使刨花板实现零甲醛释放且力学强度提升50%。通过全流程数字化与人工智能视觉检测,产品差错率从2.82%降至0.8%。打造的全工序智能生产线使单线日产能提升至2万件以上,板材利用率由80%提高至92%,交货周期从25天缩短至7天左右,产能与附加值显著提升。
经济林全链条升级助力粮食安全。选育出免开甲(环割)的枣良种“中枣1号”,亩产610公斤,较“新郑灰枣”增产35.6%,商品果率提升27.7%,配套工业化栽培模式使劳动强度降低70%以上,亩产效益为传统模式的10倍。油茶良种“德油2号”亩产油82.3公斤,较“华硕”增产26.6%,并突破了“花果同期”难题。创新研发的18种体系化装备与调度平台,使采收效率提升5.1倍、人工成本降低3倍,实现了良种、良艺、良机、良法“四良”结合。(吴兆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