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林场种苗 > 国有林场

内蒙古新华林场:“三绿并举”建设全国防沙治沙试点林场

2024-06-26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2023年6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考察,对防沙治沙、林场工作、科研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巴彦淖尔市牢记嘱托,紧抓机遇,创新思路,发挥特色和优势,开展科技创新、探索场外建场,走出了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将新华林场打造成为全国防沙治沙试点林场。一年来,新华林场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锚定新理念:党建引领凝聚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之后,国家、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高度重视新华林场建设,站在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的战略高度谋划推动,着力将其打造成集党的建设和生态建设融为一体的全国防沙治沙试点林场。

新华林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建立市、区两级党员义务植树基地,3000余名党员干部栽植树木1.68万株。接待各地各级单位416个、81150人次到场观摩学习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被自治区林草局确定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被评为2023年度巴彦淖尔市坚强堡垒支部、“临河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新华林场完成了从一个生态小场到备受瞩目的党员教育实践基地的蜕变。

描绘新蓝图:科学规划争创一流

坚持系统观念、科学规划、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原则,结合林场实际,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林草局联合制定印发了《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创建全国防沙治沙试点林场方案》,以建成基础设施完善、资源保护有力、林草产业兴旺、经营管理科学、生态文化繁荣的全国防沙治沙试点林场为目标,科学谋划布局,分三个阶段推进林场高质量发展。

基础提升阶段(2023-2025年),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生态建设提质增效,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计划完成治理1.3万亩,其中造林种草0.5万亩、退化林修复0.3 万亩、盐碱地改良0.5万亩,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全国防沙治沙试点林场挂牌。新华林场建场60多年来,累计造林3.9万亩。总书记考察一年来,林场职工大干快干,截至目前已经完成近1万亩新增治理任务,提速加力、进展明显。

示范打造阶段(2026-2028年),集中打造科学防沙治沙示范基地、“两山”理论转化实践基地、国有林场融合发展创新基地、“三北”精神宣教基地,发挥林场示范作用。

巩固提高阶段(2029-2030年),全面推广示范“三北”工程研究院、中国林科院沙林中心等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林草沙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将新华林场打造成为全国防沙治沙试点林场。

建强新队伍:优化管理提高效率

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林场发展的关键举措,进一步调整强化班子建设、优化干部职工队伍。分设了党组织书记、场长,中国林科院沙林中心一名技术骨干挂职科技副场长、选派一名大学生担任业务副场长,党的领导更加有力,业务工作更加专精。市林草局选派了10名专业对口的高校毕业生,加大对保障性苗圃建设、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科研项目实施等方面的攻坚力度。加强林场职工的培训教育,提升了整体业务水平。

拓展新功能:科研攻关试验示范

新华林场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成立科研机构,搭建科研平台,引入科研项目,提升防沙治沙科技水平。一是与中国林科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专家工作站,组建11人的技术团队,完成了4个分场、22个作业区的本底调查,编制了《新华林场植物资源图册》,实施生态功能评估、服务价值核算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河套平原防护林抗虫树种筛选与良种推广”等项目。中国林科院在新华林场挂牌成立河套地区盐碱地林草植被构建和生态修复博士科研工作站,中国林科院3名博士、市沙漠综合治理中心4名技术骨干参与科研工作,以“揭榜挂帅”形式实施“节水技术与灌溉设备研发与升级”子课题,针对三北地区主要林种和草场类型以及不同水资源类型,开展适宜的节水灌溉设施配置和布局研究,计划开展20多种耐盐碱乔灌草种的筛选实验,已在试验田种植15个品种3400多株。二是与一家生态科技公司合作,在新胜分场开展生物菌肥改良土壤试验,计划改良5000亩。在轻、中、重度盐碱地实施改良试验,并在改良土地上种植经济林。目前,生物菌肥已全部播撒完毕,栽植文冠果、新疆杨1.68万株。通过盐碱地改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绿化面积,并且为河套地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模式。三是应用推广先进机械,在防沙治沙、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过程中加大机械装备的使用力度,巴彦淖尔市研制成功的五种型号新型治沙机械在新华林场推广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治理效率,机械化率达到60%以上。

打造新引擎: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

新华林场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畅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优化产业发展布局,积极推动防沙治沙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向利好。

一是林场发展与经济林有效融合。坚持把经济林作为林场发展的重要支撑,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发展精深加工,走出“林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林场生态治理、可持续经营、职工和周边农民增收致富多赢。国家绿基会和大众汽车集团联合在林场实施“绿带行动”工程固沙+生态经济林公益治沙工程,栽植梭梭、沙枣等6358亩、85万穴。同时开展梭梭接种肉苁蓉,每亩可获得经济收入3000元。与山东土地集团合作,在新胜作业区盐碱地治理区栽植文冠果1.5万株,发展文冠果产业。

二是林场发展与新能源产业有效融合。把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林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光伏+有机牧草+中草药材”模式,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实现林光、草光互补生态治理。在民乐作业区、哈达作业区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光伏装机规模达20万千瓦,治理沙化土地0.72万亩。能源企业租用土地租金林场每年收入288万元,为地方年上缴税收约600万元。目前,完成光伏板下种植梭梭395亩,板外沙障展示区300亩。

三是林场发展与旅游产业有效融合。新华林场在做强做优林业主业的同时,发挥区域森林优势,开辟班禅召海子—国营新华林场—乌兰图克国家沙漠公园—鲜农农牧业高科技设施农业园区精品旅游线路,打造集生态科普、研学旅游、康养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圈。对新华林场实行精细化管理,将其打造成网红打卡地。

发挥新作用:保障种苗服务“三北”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后,新华林场着眼建设立足林场、辐射市内外重点种苗生产基地,把哈达分场建成自治区级保障性苗圃,将狼山苗圃划入林场按照保障性苗圃打造。聚焦市域及周边盟市的用苗需求,开展新疆杨、沙林杨、细穗柽柳、梭梭等耐旱、耐盐碱、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的选育推广,以提供品种对路、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的良种壮苗为导向,建设保障性苗圃500亩、林木良种培育600亩,为“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提供1300万株苗木保障。

激发新动能:场外建场增添活力

新华林场利用技术、项目、资源等优势,盘活林场资源,寻求场外合作发展,实现多重效益、多方受益。扩展延伸防沙治沙、林业生产养护、育苗生产方面的职能,迈出“走出去”步伐,成立绿化队伍,组建50人的综合性公司,利用现有机械和技术资源,与临河区育苗大户、经济林种植户、农牧业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其提供抚育管护、技术指导等服务,努力形成国有林场1+N示范带动发展新格局。公司积极承揽20多项造林绿化工程,创收100余万元,对外经营所获得的收入将用于林场建设和提高林场职工绩效工资,推动可持续经营,变“输血”为“造血”,促进国有林场提标升级,增强林业发展后劲。

拓宽新渠道:广泛融资增强后劲

一年来,积极争取各类项目支持,推动林场全面发展、全方位转型。截至目前,累计争取各类生态建设投资2540万元,开展了防火瞭望塔、信息化平台及监控点位等配套设施建设、管护用房改造、林木良种培育、保障性苗圃建设,撬动社会资本实施了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盐碱地改良、补植补造等项目,为林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汇聚新力量:全民参与成果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对林场职工的殷殷嘱托,鼓舞了林场职工拼搏奋进的士气,激励了干事创业的斗志,新华林场场部的整体形象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了提升,办公居住环境有了改善。林场通过光伏治沙、种苗培育等多种经营,拓宽林场增收渠道,提高职工收入,人均年增收1.2万余元。在打好攻坚战的过程中,巴彦淖尔市印发《推进“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十条措施》,鼓励企业、合作组织和农牧民通过资金注入、土地入股、劳务投入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参与防沙治沙。在 “绿带行动”、退化林修复等项目实施过程中,吸引周边农牧民参与,目前累计带动3000余人,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后的一年间,新华林场立足“生态立场、科技强场、产业富场、文化兴场”思路,将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紧密结合,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不断在治沙机制、管理机制、协作机制、激励机制上闯出新路,着力推动全国防沙治沙试点林场建设。

新华林场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巴彦淖尔考察新华林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当好全市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生力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科学推进防沙治沙,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计划到2030年,林场境内沙化土地得到全部治理,林草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为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作出新贡献,以全新面貌书写新时代防沙治沙答卷,在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中展现更大作为。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