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开展了一场航空森林病害防治作业(以下简称飞防),协调指挥组、后勤保障组、药剂配制组、药效调查组等40余人参加,为森林健康提供了坚实保障。
飞防第一现场:贝尔505直升机指挥组与各防区、机组进行协调沟通,机组人员正在进行执飞前的各项调试,药剂配制组正在精准调配药剂……“一定要严格按照设定航线飞行,飞行高度控制在8米以内,控制好药门,药剂喷洒要均匀,避免漏喷、重喷,确保达到预期效果。”飞防作业开始前,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站长李双再次叮嘱。
“能见度良好、风速小于3米/秒,符合作业条件,作业开始!”随着指挥组一声令下,伴随着螺旋桨的轰鸣声,直升机腾空而起,盘旋着奔向作业地块。细密的药剂雾滴均匀喷洒而出,形成烟雾笼罩在林海之上,塞罕坝森林病害直升机航空防治作业拉开了序幕。
飞防第二现场:漫漫林海间,两架T70P植保无人机同频飞行在病害林海之上,细密的药雾如银白丝带挣脱机身,轻柔洒落在连绵无尽的针叶林上,科技的精准与自然的苍茫编织成生态守护的鲜活图景,森林病害在雾化药剂的作用下悄然退去……
森林病虫害就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一旦发生暴发性病虫害,将对森林资源、森林生态以及经济发展造成极大损失。
“为有效控制森林病害蔓延,近三年来,采取‘直升机+无人机+喷雾器’相结合的方式,林场每年实施两次以航空防治为主的森林病害防治。今年累计开展飞防作业面积4.4万亩次,共出动直升机防治18架次、无人机防治305架次。”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副站长朱晓青说道。
在飞防作业中,林场统筹兼顾、多管齐下,对集中连片、地势平坦的林区,使用直升机防治;对面积小、地块分散的林分,采用无人机防治;对林路两侧的林分采用高扬程车载喷雾机防治;对直升机和无人机无法防治的地块,查漏补缺,采用手压喷雾器防治,基本实现受害林分和重点区域林分的全覆盖。
近年来,塞罕坝机械林场通过强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深化科学研究、加强森防技术人员技能培训等有力措施,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防治、检疫三大体系。从航空防治到地面防治,从物理防治到生物防治再到营林措施,实施多样化、立体化防控。无公害防治率达95%以上,有效地保护了天敌及生物多样性,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控能力,为森林健康提供了坚实保障。
“作为‘森林医生’,一定要时刻增强生态安全意识,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为林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李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