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深秋的画笔轻抚过九寨沟的层峦叠嶂,整片山谷便仿佛跌进了色彩的海洋——鎏金的桦叶、绯红的枫林、墨绿的冷杉,与澄澈如宝石的海子相映,勾勒出一幅天然油画。

九寨沟五花海秋色。梁峰摄
这片童话秘境,不仅绽放着大自然的瑰丽神奇,更跃动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韵律。2024年,九寨沟景区接待游客585.94万人次,门票收入6.42亿元,带动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90.48亿元——数字背后,是一条从守护绿水青山到收获金山银山的升华之路,见证着一个关于保护与发展共赢的九寨沟故事。
今年6月,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明确提出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构建现代化文旅产业体系。其中特别强调,要扩大标志性品牌国际影响力,提升以“九寨沟—黄龙”等为代表的文旅品牌知名度,建设世界级文旅地标,打造享誉全球、来川必游的文旅旗舰项目。这一战略部署,为九寨沟的保护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生态优先筑牢绿色屏障
27条监测样线、12条巡护样线——这是九寨沟巡护员的常规巡护范围。“保护区内布设了40余台红外相机。”九寨沟管理局护林防火与自然保护处负责人杨小平介绍,“去年和今年,我们分别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荒漠猫和白尾海雕的新分布,印证了九寨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九寨沟始终坚持保护促发展、发展促保护,系统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可持续管理。针对2017年“8·8”地震后的受灾生态区域,创新采取补植乡土植物、飞播造林、苔藓覆绿等生态修复措施,使植被覆盖率从震后的79.64%提高至82.12%,优化了全域植被覆盖结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火花海生态修复工程。“基于地震后一年多的监测,分析了火花海湖群的演化趋势,通过多方案比选,确定了以传统材料糯米灰浆和地震中垮塌的块石、钙华土等为主要原料的修复恢复技术方案。”九寨沟管理局科研处高级工程师肖维阳介绍。火花海修复恢复中,创制了“振冲碎石桩固基、糯米灰浆筑坝、竹锚加筋护坡、生态材料堵缝、分形景观设计、本土植物绿化”的绿色技术体系,还原了溃坝前地下水渗流、地表水溢流、生态水供给、大气降水调控,维持了微生物、钙华生态平衡,成功恢复了火花海震前生态系统。这一成果入选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保护案例,开创了世界自然遗产抢救修复和保护恢复的新模式。
智慧管理引领创新发展
在九寨沟智慧管理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游客分布、交通调度、地灾监测等多维数据。指挥大厅工作人员通过以“一基础一中心两平台多应用”为核心的智慧架构,统筹全局运营。
今年7月28日至8月20日,九寨沟景区连续24天单日游客接待量稳定保持在4.1万人次的峰值状态。十一“双节”黄金周,九寨沟景区共接待游客30.57万人次,其中连续7日达到景区最大承载量。九寨沟管理局信息中心负责人陈浩然介绍:“通过全网实名预约和各景点动态监测,我们能及时调配核心景点客流,既保障了游客体验,又减轻了环境压力。”
“最大承载量是基于科学测算得出的生态红线。”杨小平补充说明,“这一底线管理本质是平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实践,为可持续旅游树立了标杆。”
智慧化管理不仅体现在游客服务上,更深入到生态保护的每个细节。保护区内,4个全自动气象监测站、5个水质在线监测点、12处全自动水位监测点以及空气质量站,共同构筑起全天候环境监测网络。“监测数据显示,九寨沟水质持续保持地表水Ⅰ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达一级标准,环境噪声达一类功能区标准。”肖维阳介绍。
生态惠民赋能乡村振兴
在诺日朗服务中心,藏族姑娘卓玛正在自家的摊位上忙碌着。“参与旅游经营后,我们不仅是保护区的居民,更是这里的守护者和受益者。”她笑容满面地说。
九寨沟始终将社区居民视为保护与发展的依靠力量,着力编织起一张多元收入保障网。工资薪酬、门票收益反哺、股份分红、旅游经营等多条渠道,让社区居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数据显示,居民人均年收入从1984年的270元跃升至2024年的约8万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式发展。
九寨沟成立了社区居民占股的联合经营公司,在诺日朗中心站建设了标准化经营摊位。杨小平介绍了一个数据:“仅租衣摄影等旅游业态就吸纳了500余名居民就业。”如今,保护区内居民的职业选择越来越丰富,机关事业单位、生态管护、旅游经营,处处都有社区居民的身影。
更令人欣喜的是,九寨沟的发展红利正在不断向外延伸。景区发展带动“九环线”近30万群众从事旅游服务业,基本覆盖沿途各县。九寨沟县旅游总收入从2014年的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0.4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2014年的2.63万元提升至2024年的4.28万元,区域协同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
居民管理办公室的设立,更是架起了景区与社区沟通的桥梁。通过与社区“两委”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统筹推进社区事务。每年联合开展环境整治、应急演练等专项行动,形成协同治理合力。“我们将生态保护教育纳入年度培训计划。”工作人员表示,通过世界环境日等主题活动,社区居民参与自然遗产保护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在2025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合作交流会上,九寨沟管理局局长赵德猛表示,九寨沟始终坚持以守护生态本底、探索可持续发展为使命,逐步探索出“生态筑基+智慧管理+科技赋能”的绿色发展路径,生动诠释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对维护自然遗产突出普遍价值及其完整性、真实性的关键作用。
四十载春华秋实,九寨沟以其卓越的实践,证明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相得益彰。随着通达条件持续改善和人们旅游需求的不断提升,九寨沟正朝着世界级文旅新地标的目标稳步迈进。(余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