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湿地保护 > 媒体报道

广东湛江稳步推进红树林修复保护

2025-08-13    来源:广东省林业局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作为全国红树林分布最多的地级市,湛江市拥有全国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湛江市有红树林面积6687公顷,占全省红树林面积的58.4%,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22.1%。

营造修复展成效,国企助力显担当

2019年以来,湛江市完成红树林营造1707公顷、修复1129公顷。

其中雷州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营造任务已完成过半、修复任务已完成;徐闻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营造任务已完成、12公顷修复任务也将于近期完成。

另外,湛江市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红树林营造工作,于2023年8月印发《湛江市红树林营造工作实施方案》,由市城发、市交投、市旅控、市农发等四个集团公司实施1800公顷的红树林营造工作。

目前,四个市属国企正在全面铺开红树林营造工作。

法规+科技,启动“硬核”保护模式

近年来,湛江市出台了一系列红树林保护修复的相关文件。其中,全省首个针对红树林湿地保护地方性法规——《湛江市红树林湿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国家—省—市—保护区”四级红树林湿地保护制度体系在此构建,同时实施一系列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推进人工造林,使得红树林面积恢复增长至9900多公顷。

此外,湛江还强化了“人防+技防”措施,建立红树林专职护林员队伍,落实红树林专职护林员66名,开展无人机巡查巡护动态监测,并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开展。

挖掘生态价值,解锁“点绿成金”密码

红树林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其能衍生出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湛江市正深入挖掘红树林的生态价值。

湛江市率先开展蓝碳项目开发利用。2021年6月,湛江完成了全国首个“蓝碳”交易。2023年4月,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由湛江市组织编制的全国首个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广东省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

此外,湛江还率先开展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模式探索。2021年,湛江市利用省级资金建设红树林综合利用实验基地,在全省率先开展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共存模式探索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果,且该试点也列入了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

2022年4月,湛江湾实验室成立粤西首家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2024年6月,湛江湾实验室在坡头—龙王湾筹建了红树林—青蟹生态耦合项目示范区8.5亩,构建一个良性的“红树林+青蟹/贻贝”生态经济循环系统。据初步统计,一年可养殖青蟹2-3个周期,产量约40-60kg/亩,经济效益0.9万-2.0万元/亩。

接下来,湛江市将继续强化红树林管理制度建设、做好红树林重点项目推进工作、积极探索红树林生态价值转化、强化保护红树林宣传教育工作,为红树林的营造修复保驾护航。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