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韩家园林业局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持续加大双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力度,创新实施生态筑基、科教赋能、全民共护“三位一体”保护模式。2024年以来,双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修复面积300公顷,野生动物栖息地完整度提升35%,推动湿地保护工作实现质的飞跃。
科技护航筑牢生态屏障,创新构建“天眼地网”立体防护体系。韩家园林业局投入124万元建成物联网感知系统,布设红外相机32台,首次完整记录驼鹿种群迁徙路线,捕获猞猁、水獭等97种珍稀物种活动影像,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珍贵数据支撑。将湿地划分为3个责任区,落实“定人定岗定责”日巡机制,全年累计开展林长巡林96次、巡护里程突破3000公里,实现全域无死角监管。每年定期开展“清风行动”“兴安杜鹃保卫战”等专项行动,从源头上杜绝违规入山、非法布设捕猎装置等。
科教融合激活生态价值,打造“行走的湿地课堂”教育矩阵。建设湿地宣教馆,开展沉浸式科普工作,组织中小学生研学团现场观摩AI鸟类识别系统,使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生态变迁。与呼玛县励志学校共建“湿地小卫士”实践基地,创建暑期生态科考营,累计组织学生200余名,参与湿地水质检测、鸟类观测等实践课题。举办“我眼中的湿地”主题创作活动,征集绘画作品150幅,让生态保护意识在艺术熏陶中生根发芽。
全民参与共筑生态家园,构建“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宣传体系。精心制作的《守护双河源》纪录片在国家林草局官网等权威平台推送,21篇湿地保护新闻报道作品在省级以上媒体刊发,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在世界湿地日等重要节点开展“生态大篷车”巡讲,走进社区、农贸市场举办专题活动,发放定制环保袋、生态手册等宣传品,辐射职工群众超2000人次。组建“湿地守护者志愿联盟”,开展生态修复志愿服务活动300余人次,持续扩大湿地社会公益效应。
如今的双河源湿地,生态监测数据提升率80%、公众保护意识调查满意度98%,彰显了韩家园人守护绿水青山的初心与担当。(康志鹏 黄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