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2025年第3号和第4号公告,公布今年全国松材线虫病疫区和撤销疫区名单。南宁市西乡塘区、马山县,柳州市柳南区,桂林市永福县,钦州市灵山县,玉林市兴业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等7个松材线虫病疫区名列其中,成功摘下“疫帽”,广西成为2025年全国公告撤销疫区数量最多的省份。
“十四五”以来,广西聚焦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坚持以林长制为抓手,开展系统治理,形成疫情拔除的“广西模式”。
林长挂帅:五级联动靶向发力
桂林市兴安县严关镇党委书记伍平安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松材线虫病防治日志》,上面记录着每周巡查的松林坐标、枯死树数量及处置进度。
“过去林业部门单打独斗,现在林长制把交通、市场监管、公安全拉进防控网,效率提升三倍不止。”伍平安说。
广西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以林长制为主要抓手,构建精准监测—疫木清理—联防联控的全链条体系。2021年以来,自治区总林长、副总林长共批示23次,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的令》,印发《广西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八条措施》,召开总林长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攻坚行动。
自治区人民政府将“推进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持续列入2023年、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并列入2024年“美丽广西”年度考核指标。自治区级和市级林长巡林60多次、县级林长巡林230多次,现场解决防控重点难点问题。
全区还建立“林长+检察长”联动机制,检察机关共立案41件、制发检察建议书24份、召开磋商会23次,推动各级林长履职尽责。同时,将防控补助资金兑付率、拔除疫区疫点分别列为林长考核主要指标。
针对跨区域疫情传播风险,广西与相邻省份建立联合监管机制,以疫木源头联合管控为发力点,持续加大检疫执法监管力度。全区组织召开桂闽赣湘粤琼黔滇八省(区)联防联控会议,推动建立区内“桂东北五市”“桂东南七市”联防机制,市域、县域间累计签订联防联控协议50多份。全区未发生跨省、市、县(市、区)检疫调运事件,区外调入松木及其制品复检率超过90%。2023年、2024年,全区林业部门联合公安、海关开展护松专项整治行动,共查处案件247起,罚金45.1万元,收缴疫木9685.88立方米,立刑事案件60起、刑事处罚73人次,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
2024年,广西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连续第三年实现发生面积、疫区和疫点数量“三下降”。自2021年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以来,全区已拔除21个疫区、94个疫点,提前完成国家“十四五”预期目标,疫区拔除总数居全国第一。
一区一策:量身定制治虫处方
走进兴业县葵阳镇葵联村,成片的马尾松林郁郁葱葱。难以想象,这里曾是疫情重灾区。村民陈老伯回忆:“前些年,山上蛮多都是枯黄的树。”
作为广西防控成效突出的典型,玉林市兴业县通过“无病死松树、无松木枯枝、无不合格伐桩”的“三无”标准,成为全国松材线虫病治理标杆。兴业县采取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绩效承包新模式,将清理枯死松数量、药物防治面积、诱捕器设置数量等防控业绩,与疫情范围缩小、疫情小班数量和发生面积减少、枯死树数量和媒介昆虫种群数量下降,以及实现无疫情和拔除疫点、疫区等防控效果具体指标相结合,形成更有约束力的合同约定,改变常规管理模式中防控业绩与防控效果结合不够紧密的状况,一方责任变成双方共同责任,提升疫情防控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
广西建立“一区一策、一点一法”,对疫区(点)逐个分析确定目标任务,制定攻坚行动年度实施方案、分片指导方案和拔除工作清单,压茬推进工作任务。
南宁市武鸣区、百色市田林县、桂林市平乐县等新发疫情且面积在500亩以下的疫区果断采取皆伐改造措施,实现一年内无疫情,三年内拔除;玉林市兴业县、钦州市灵山县等发生面积较大的老疫区(点)推行“三年一包、一年一签”的绩效承包方式,实现稳步控制疫情并有序拔除。
桂平西山、桂林漓江流域、梧州白云山等重点区域开展飞机防治、打孔注药、投放生物天敌等综合治理,累计防治面积100多万亩。
在枯死树清理工作中,苍梧县科学制订除治计划,按照“巧干雨天、抢干晴天、见缝插针”的方针,晴天组织专业施工队伍上山开展枯死树择伐清理,雨天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施工队清理枝丫、烧毁,晴雨交加,除治不停。
贺州市等地通过松材线虫病防控与国家储备林建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结合,推进林地流转确权,增加当地就业岗位,促进林农增收。
不仅如此,广西制定全国首个省级除治质量抽查评估办法,每年组织县、市、自治区级开展质量自查、复查、核查,除治小班优良率逐年提升,疫区病枯死松树总数下降50%以上。
科技赋能:天空地一体化智慧防控
梧州白云山景区上空,直升机喷洒的雾化药剂如细雨般落下。“这架飞机1小时能完成5000亩飞防作业,成本只有人工的1/10。药剂含特异性真菌,专杀松墨天牛,对鸟类无害。”广西一家生物科技企业经理彭俊伍介绍。3年间,梧州累计飞防14万亩,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下降35%。
广西防控成效的背后,是科技力量的强力支撑。自治区林业局组织广西大学、广西林科院等科研院所,联手强化生物防治技术等领域研究攻关,拟通过推进应用无人机、AI、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等技术,加快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天空地”一体化精准监测技术体系建设。
目前,广西已完善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监测网络,组建“县森防机构+乡镇林业工作站+村级林长+生态护林员+社会化组织”五级联动监测队伍,各类监测调查人员超过6.9万人。严格执行疫情日常监测、专项普查制度和新发疫情应急报告制度,全面应用国家精细化监管平台,监测、取样等信息上传率均达100%。
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松林面积超过2600万亩,防控形势依然不容懈怠。2025年,全区将继续坚持以林长制为抓手,重点围绕防控主体责任落实、疫情监测全覆盖、疫木集中除治攻坚、疫源检疫执法监管、疫情防控成果巩固和防控支撑保障提升等六方面,切实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全力组织冲刺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刘杰恩 邓艳 葛赏书 李枷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