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以来,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全面推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以西伯利亚红松球蚜等有害生物为防治重点,统筹推进“监测预警、科学防治、责任落实”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完成防治作业面积1.1万余亩。
在各监测样地,技术人员携带昆虫诱捕器、虫情测报灯等专业设备,通过“地面踏查+无人机监测”立体监测模式,对重点林分等关键区域展开全方位监测调查。“人工踏查与无人机监测的结合,实现了优势互补。”新林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副站长任德新介绍,人工踏查灵活细致,能及时发现多种有害生物的初期症状和地面活动迹象。无人机则像架在高空的“千里眼”和“透视镜”,能大幅提升早期发现能力和疫情监测的宏观把控水平。两者结合,实现监测网络更密、反应更快、定位更准。
为扎实推进森林病虫害调查防治工作,新林林业局提前谋划部署,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在线路踏查基础上选定多处地块作为固定监测标准地。该林业局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基本方针,积极宣传并贯彻落实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有害生物防治相关的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按照规程全面开展施业区内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与防治工作,严格监督检查与安全管理,同时配合属地政府做好检疫执法工作,推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稳步开展。 (崔红霞 黄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