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让一泓清水入黄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的殷殷嘱托。
近年来,山西省始终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完善规划政策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青山作肌、碧水为脉,山西将进一步深化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构建空间布局美、生态和谐美、绿色发展美的大美山西,让黄河中游在山西迸发出更强劲的生命力。
抓住关键 全流域统筹治理保护
山西素有“华北水塔”之称,是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重要战区,也是拱卫京津冀和黄河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
“推开窗户,能看见对面文峪河静静流淌。漫步滨河公园,蓝天、白云、绿树、碧水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市民张宏飞说。
良好的生态环境,来自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和最有力的治理措施。近年来,山西省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以《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为统领、21个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为支撑、30个配套政策文件为保障的规划政策体系,构建起推动战略落实的“四梁八柱”。
——筑牢绿色屏障。山西省始终坚持把生态建设、水土保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协调推进流经县、流域区、全省域修复治理,统筹布局国土绿化、小流域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等项目,全力提升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承载力。“十四五”以来,流域内累计完成营造林1341.37万亩,草原修复和改良234.915万亩。平朔煤矿生态修复、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为全国典型经验。
——提升生态活力。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推进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强化汾河谷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PM2.5年均浓度降至36微克/立方米,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加快建设,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3.6%,汾河入黄口断面水质首次达到优良标准。
此外,山西还深入落实晋陕两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推进晋陕大峡谷保护治理等重点工作。晋陕蒙三省区签署黄河流域(晋陕蒙段)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建立起“保护责任共担、流域环境共治、生态效益共享”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同时,山西全面落实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大任务,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推动黄河保护治理走深走实。
依托专业 全系统绿色低碳发展
近日,《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五批)》印发,山西省8个应用相关技术的项目入选典型。以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秦晋电力铁合金有限公司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为例,系统运行后,年碳减排核算量达2.58万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这对于山西泽丰达新能源有限公司来说,影响很深远。
作为山西省吕梁市氢能产业链和煤成气产业链“链主”企业,该公司生产副部长刘凯璐介绍,“公司的天然气液化提氦制氢项目通过浓缩分离技术,在把原料天然气‘吃干榨净’的同时,达到零碳排放目标,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相统一。”
山西省通过建设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协同推进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统筹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绿色能源﹢”,建成智能化煤矿268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突破50%。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坚持生态优先,依托中条山荒山坡地和丰富的光照条件,大力发展绿色清洁新能源,形成了以风、光、生物质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发电的新格局,有效减少煤炭等发电比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山西省打造“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在晋中市吉利远程醇氢重卡生产基地,一辆辆刚刚下线的醇氢重卡驶向加注站,经检测合格后,陆续发往全国各地。
此外,山西省还发挥气候投融资试点政策作用,为实现“双碳”目标注能。长治市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扎实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入选全国产融合作试点、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绿色贷款余额达200多亿元。
未来,山西将聚焦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总体管控要求,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紧盯特色 多举措拓宽致富路
近年来,山西省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四库”联动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多渠道创造生态产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林草产值超过707亿元。
“跑趟山,采沙棘果、沙棘叶,不少村民每年就能增收两三万元。”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镇宋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游存明说。该县约有49万亩沙棘林,沙棘产业已形成标准化、高端化、精细化的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消费和研发产业链,并开展了沙棘产业科技试验示范区建设。
春日,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蜿蜒而行,阳泉市盂县牛道岭美景如画。梁家寨乡骆驼道村是这条观光带上有名的“打卡地”,当地村民相继开办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离石区的大东沟露营基地,带动76个村集体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营业直接收入290余万元,撬动消费600余万元。
山西省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绿色产业,将59个森林康养旅游点串联成10条精品线路向社会推介。2024年生态旅游接待游客4048万人次,总收入26.78亿元。让“华北水塔”生态底色更浓厚。(郭锋 张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