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巩固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成果,切实加强自然山体资源保护,湖北省武汉市园林林业部门扎实推进修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注入强劲动力。
定期调度,高效推进修复任务。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武汉市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本轮破损山体生态修复任务涉及林地类面积约为2282亩。为确保修复工作有序推进,建立了定期调度机制,及时掌握各区修复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加强督导落实。截至目前,黄陂区已完成修复479.8亩,武汉经开区完成修复305.3亩,两区已基本完成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目标,东湖高新区、新洲区、江夏区和蔡甸区正在加快推进修复工作。经统计,全市破损山体生态修复面积剩余558.82亩,将于2025年底全面完成。
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实施治理。武汉市在破损山体修复过程中,组织专家对各区修复方案开展专项评审,指导各区根据不同山体的破损情况、土质类型和坡度等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修复方案。如武汉经开区大照山修复工程,针对采石导致的山体破碎和植被退化问题,在排除次生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对破损山体及边坡采用以灌草为主、辅以必要锚固措施的方式实现生态复绿;黄陂区根据破损点位的具体情况,采用缓坡造林、覆土绿化、挂网喷播绿化、藤蔓护坡法、挡墙蓄坡绿化等措施进行修复,确保修复工作科学合理、切实有效。
多措并举,实现生态景观双赢。各区在修复破损山体时,将多种修复措施相结合,不仅有效恢复了山体的生态功能,还提升了景观效果。黄陂区桃花村新建通赵店公路点位,采用挂网喷播方式进行植被修复,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景区沿途景观;武汉经开区大照山修复工程恢复城市山体自然风貌的同时,与官莲湖旅游资源形成联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向提升。
下一步,武汉市园林林业部门将加大对破损山体修复的督导力度,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本轮修复任务如期收官,为加快推进美丽武汉建设、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打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