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生态修复 > 国土绿化

河南信阳:林长制一抓到底绘就生态富民新画卷

2025-10-30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河南信阳统筹森林资源保护、国土绿化与产业发展
林长制一抓到底绘就生态富民新画卷

河南省信阳市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核心引擎,构建起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长效机制,推动林业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绿动力”。

高位推动,织密责任“一张网”

信阳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林长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第一总林长、总林长,带动市县乡村及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地全面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全市7427名林长分级负责、层层落实。通过完善林长会议、巡林、考核等6项配套制度,建立“三单两函”(资源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提示函、督办函)工作机制,近3年累计印发各类清单、函件1980份,推动县级以上林长巡林2443次,协调解决林地保护、病虫害防治等实际问题130个。

“林长+”机制高效联动。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协同开展涉林违法犯罪专项整治,成功侦破“2·16”“7·09”涉野生动物特大案件;林业、发改、财政等部门联合谋划争取林业重大项目7个,总投资27.7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严守底线,筑牢生态“安全墙”

全市严格林地用途管制。近3年审批建设项目占用林地691件,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4.2亿元,均居全省首位,既保障重点项目落地,又严守生态红线。通过开展森林督查专项行动,2024年涉林地案件数量较2021年下降77%,非法占用林地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在灾害防控上,信阳持续攻坚松材线虫病和美国白蛾防治,先后拔除多个疫区、疫点,目前已实现全市范围内美国白蛾疫区“清零”;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多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和森林火灾受害率远低于国家控制目标。同时,强化自然保护地优化管理和古树名木“一树一策”保护,朱鹮、大别山五针松等珍稀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增绿提质,擦亮生态“高颜值”

以林长制为引领,信阳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实施鄂豫大别山区生态修复、淮河生态廊道建设等重点工程,3年来完成营造林273万亩,造林面积全省第一。扎实开展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创建,信阳市、新县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成省级森林城市5个、森林乡村454个、森林特色小镇21个,城乡生态环境品质显著提升。

绿色转型,激活富民“新引擎”

信阳依托林长制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国家林业产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59家,2024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264.16亿元,占全省11%。做强油茶、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油茶种植面积158.25万亩,综合产值48.62亿元;花卉苗木种植面积52.95万亩,年产苗木5亿株。同时,发展林药、林菌等林下经济43.96万亩,建成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4家;打造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8家,新县林场入选全国森林康养产业典型案例,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新活力”

信阳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浉河区、光山县开展经营权流转试点,浉河区率先实现林地占补平衡跨市交易2152亩,交易额7566.93万元,有效破解林业融资难题。加强与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等合作,建成院士工作站、大别山实验室等科研平台42个,油茶绿色深加工中试基地获批省级中试基地,商城县、平桥区油茶-栎类国家级种质资源库通过国家审批,科技创新为林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下一步,信阳市将持续深化林长制改革,聚焦压实责任、部门协同、智慧监管、考核激励,以更有力的举措守护绿水青山、推动绿色发展,让生态信阳的底色更浓、富民之路更宽。(杨博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