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腊月二十四,正值南方小年。当天一大早,湖北省当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和该市淯溪镇自然资源所的工作人员一行,驱车一个小时来到大山深处的水田湾村,为当地村民送去了红彤彤的不动产权证书。水田湾村党支部书记汪雪峰告诉《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得知当天工作人员要送证进村,几位权利人吃完早饭就来到村委会等候。
“有了‘红本本’,我们心里更踏实了,简直送到了心坎上!”村民王孝德和王永登、周开梅夫妇领到的,是他家领取的第二本林权类不动产权证书,证载面积216.78亩的家庭承包用材林。经现场签字确认,这对夫妇很快拿到了证书,并在当阳登记中心主任程博引导下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认认真真地查看相关信息。“从申请到证书送到手里,只用了几天时间。”王孝德说,不仅办证效率高,而且是免费的。
村民王永登手捧刚领到的林权类不动产权证书。
据淯溪镇自然资源所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年以林地经营为主的村民有着不错的收益,林地产权的意识也更加明确强烈。水田湾村村民名下林地都能获得稳定的专项补贴,多的每年数千元,加上经营林下经济,每年的收益较为可观。
“近期村里不少人要求为自家林地办证,特别是临近春节,外地打工返乡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有投资家乡的打算。”汪雪峰告诉记者,大家都比较看好林业经济,有很多村民找他咨询。村里林业经济主要是种植木耳、香菇等山货,近年来一些村民又开始尝试种植松树收割松油,每年每棵树纯收益大约7元,经营较好的每亩有70棵至90棵树可以收割。
当阳登记中心副主任肖本海介绍说,除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收益,林地经营尤其是种植松树、收割松油产生收益的周期较长,通常需要五六年时间,且投入也有相应增加,农民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意愿也更加强烈。
鉴于此,当阳2024年6月启动林权不动产登记新举措改革试点,着力优化林权登记工作流程,切实促进便民利民。当阳局通过优化林权地籍调查流程、合同备案流程、不动产登记网办流程,大大便利了群众办理林权登记。据悉,当地林权流转从申请、地籍调查、合同备案到发证,通过系统对接由4个环节减至3个,办证材料由过去的6份减至3份,每宗地调查成本由每亩50元以上降至30元,全业务流程由过去的至少7个工作日减至2个。截至目前,当阳通过改革试点方式办理林权登记业务556件,其中网办林权首次登记168件、林权转移登记388件。
不仅仅是水田湾村、淯溪镇,未来整个当阳市林权登记需求也会显著增长。据统计,当阳市正在谋划5000万元以上林业产业发展项目3个,10个镇(街道)均已经拿出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全市近300户林农对约2万亩林地有向外流转意愿;近50户林农拟申请流转取得约1万亩林地,用于规模、集约、专业化经营。
与此同时,相应的林权抵押登记需求也已经出现。
考虑到这一点,当阳局主动扩展“互联网+不动产”林权登记模块,在湖北省政务服务网开通办理界面,方便群众线上办理业务;同时将原林权查封抵押信息补录到不动产登记系统,并与金融部门联通以防范风险,有序开展林权抵押登记。
当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工程师陈小平介绍,2024年当阳已办理林权抵押登记9件,涉及林地面积7071亩、贷款金额5738万元,未来该市将继续探索推进改革试点,以更高效的林权登记便民利企,服务林业产业发展。(记者 方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