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国家公园 > 新闻动态

父子传承守护神农架

2025-07-14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巍巍神农架,林海苍茫。千余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万千生灵栖息于此。在这片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深处,王必喜、王奎父子和1900余名护林人一起,日复一日用脚步丈量、用生命守护绿色未来。

2025年4月14日10时36分,神农架木鱼镇红花坪打磨场的茶山上一派春和景明,阳光透过薄雾把茶树的嫩芽照得嫩绿剔透。村民王尚保和乡亲正俯身采茶,忽然,一声震耳的霹雳从对面山林炸响,紧接着,一股焦煳味随风飘来。

“着火了!”有人大喊。王尚保抬头望去,只见对面山坡上的“110KV田红线”塔下,一道火光正顺着电线杆迅速蔓延,浓烟翻滚着冲向天空。

“快打电话!”王尚保紧急拨通了木鱼镇政府值班电话。

此刻,53岁的王必喜正在家中准备午饭。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是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木鱼管理处的紧急通知:“打磨场附近有火情,突击队立即集结,火速救援!”

救火令如箭离弦。他二话没说,丢下锅铲,套上防火服夺门而出,正撞上疾奔而来的儿子王奎。父子目光交会,未发一言便一起向集结点奔去。

山路陡峭,王奎瞥见父亲微跛的左腿,那是2023年巡山时摔断跟腱留下的隐患。“爸,您的脚……”他欲言又止。

“火情要紧!”王必喜脚步未停,斩钉截铁地回答。

背负30公斤的灭火装备,父子二人作为尖兵向海拔陡升500米的火场发起冲锋。荆棘丛生的险径上,那只受伤的脚让王必喜每一步都像踏在刀尖。王奎不时为父亲紧一紧背包带,担忧的目光不时投到父亲身上。

“你爹还没老到爬不动山。”父亲拍拍儿子的肩,咧嘴一笑。这笑容在汗水浸透的防火服映衬下,质朴如石。

最终,火魔被降服,疲惫的队员们瘫坐喘息。王奎这才发现父亲脚上触目惊心的红肿,心疼的责备被父亲一句“小伤”轻轻挡开。

老人目光扫过焦黑的林地,一声叹息沉甸甸:“可惜了这些树,得多少年才能长回来……”当被问及为何负伤坚守,他的回答朴素如林间泥土:“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像自家孩子,哪能看着它们被火烧?”这草木深情,早已在血脉里扎根。

王必喜的根,深植于神农架1200米海拔的杨家坡。

儿时穿行林海,他熟识草木鸟兽,亦目睹斧锯过处山野的伤痕累累。“那时候,山里的动物越来越少,连常见的野猪都难见到。”这隐痛如种子埋进少年心田。

成年后,他搬至神农坛村,凭兽医手艺谋生,命运的伏笔由一只受伤的金雕悄然书写。

2016年寒冬,奄奄一息的金雕跌落雪地。凭着兽医经验,王必喜小心翼翼地为它清理伤口、固定骨骼,悉心照料它两个月。当被救助的金雕重返苍穹时,他感叹:“守护生命,何尝不是兽医之术的更高使命?”

3年后,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招募生态管护员,他毫不犹豫选择报名。木鱼管理处王敏这样评价王必喜:“做事踏实,受伤了也不忘当好联络员。”

王奎在父亲的故事中长大、成人。

父亲救回金丝猴的温柔、采集珍稀植物标本的专注、面对盗猎者威胁时的不屈背影……这些画面如春雨滋养了他心中守护的种子。“那时候我就想,以后也要像我爸一样,保护这片山。”

2024年,王奎如愿加入木鱼管理处。新一代护林人的行囊里装着无人机、红外相机、巡护手持终端,科技赋予他俯瞰群山的“鹰眼”。“老一辈靠经验,我们靠数据。”他自信微笑。

木鱼管理处主任沈昌魁对这棵“好苗子”赞不绝口:“和他父亲一样,肯干、好学。”

然而,一次意外让王奎对“传承”有了更深的感悟。

当无人机在锣圈岩的密林中因信号丢失而坠落,青年面对茫茫林海束手无策。父亲王必喜却如“活地图”,凭借几十年踏遍青山的经验精准锁定范围。找回设备时,父亲那句“科技是好,但脚下的路还得自己走”如林间清泉流入王奎心田。他豁然明了,数据是指南针,而父亲用脚步丈量出的山川肌理,才是永不迷失的地图。

火灭3天后,在木鱼管护中心,父子并肩检修装备。王奎熟练检查零件,王必喜一旁细细叮咛。“工具就像车子,平时不保养好,关键时刻掉链子。”父亲的老话,儿子早已内化于心。

有些传承,不在课堂上,而在悬崖峭壁间;有些教育,不在言语中,而在背影里。王奎本是村委会干部,但他热爱山林,一心想成为护林员。当大家问及为何选择这份工作时,王奎望向远处苍翠的山峦:“爸爸巡山回来时疲惫但满足的样子,让我觉得这工作有意义。”

灭火设备检修完毕,王奎翻开巡护日志,快速记录着:4月17日,协助珍珠河区域火场复查无复燃迹象,发现野生动物足迹3处……王奎说:“防火靠设备,但护林终究要靠心。”

在神农架的千山万壑间,王必喜父子用脚步与科技共同编织着立体的守护之网。当无人机巡护与传统巡查交会,当红外影像与目击记录互补,生态保护便在新老智慧的碰撞中迸发出更巨大的能量。

这份传承绝非机械的复刻,它是父亲救护金雕时的那束目光,在儿子无人机巡护轨迹中的延伸;更是父亲那句“草木如子”的深情,在儿子收集的每一帧森林数据里的沉淀生长。

山火灼烧后的焦土下,终将萌发新绿;护林人的使命,亦在无声的接力中拔节向上。王必喜父子守护的不只是神农架的千重碧浪、万物生灵,更是人与自然那份相守相生的诺言。当一代人的足迹融入新一代的航迹,自有巍巍青山见证。(杜华 王品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