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4月28日,2025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政府主管部门代表、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等与会嘉宾深入交流研讨,共享经验成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双碳”工作取得更加积极成效,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交出中国答卷。
锚定“双碳”目标,服务“双碳”战略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进入“快车道”,有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制度设计更加完善。
“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出台重点领域实施方案和支撑保障方案,构建起系统完备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文华说,去年,《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印发,对绿色转型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
此外,“双碳”工作的基础能力不断夯实。文华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组织实施两批140多个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支持62个城市和园区开展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表示,“双碳”对中国经济系统性变革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深刻,城镇化、工业化、农业、基础设施、能源体系等都将发生全面变化。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陆如泉说,中国石油将按照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增加清洁能源供应为首要责任,着力推动绿色发展。
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进展显著。
截至今年4月25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41亿吨,成交额439.3亿元。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首部专门法规颁布实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表示,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正式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实现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的有效管控。
中国华电集团碳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邵志刚表示,公司围绕华电碳资产的集约化管理、运营、交易及相关咨询,持续推进“双碳”战略研究并开展碳排放数据管理,统筹碳资产交易,全面提升碳资产管理水平。
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持续增强。
“近年来,我们稳步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当前我国拥有世界自然遗产15处、世界地质公园49处,数量均稳居世界首位。”自然资源部综合司副司长张建军表示,将继续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我们的森林碳储量7.99亿吨,发展林业碳汇经济成为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重要路径。”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姜君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龙江森工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301.5万亩,森林抚育面积4558.4万亩,通过整合390个林场(所)碳汇要素资源,构建起“双碳”绿色发展平台“一张图”。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各行各业优化产业布局,加速转型升级,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新模式。
重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不断推进。
“我们依托自有煤炭资源,以‘电’延链增强能源托底能力,加快落实一批坑口、路口、港口大容量、高参数、低排放的煤电项目,在运在建煤电装机总规模近5000万千瓦。”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庆良说,从煤炭保供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两方面建立煤炭市场对冲机制,应对市场周期性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在投资阶段,累计开发近百个近零能耗项目;在勘察设计阶段,将绿色低碳设计方案及技术产品设备等关键环节融入设计项目中;在施工建造阶段,实现了标准化设计、数字化加工、集成化安装;在运营阶段,积极布局智慧、绿色、节能、低碳的项目……“我们将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联动,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实现建筑全过程减碳,带动工程建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