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与治理,是高水平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的科学指引和方法路径,有利于持续推动“两山”转化,将“绿水青山”所蕴含的财富价值发挥出来
◆我们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使其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
◆今后一个时期统筹生态保护修复,应坚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全要素的“四全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开展“山水工程”和“双重工程”,不断完善生态治理体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绿色发展奇迹和生态奇迹,使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民更幸福。面向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生态保护修复还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绿色根基。
坚持“两山”理念不动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提供了发展与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与治理,是高水平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的科学指引和方法路径,有利于持续推动“两山”转化,将绿水青山所蕴含的财富价值发挥出来。
“生态修复﹢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是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推动“两山”转化的重要模式。以地处湖北省武汉市南部生态安全屏障区域的灵山矿区为例。针对山体塌陷、水土流失、土地植被破坏等生态问题,当地以自然修复与人工辅助再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矿区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复垦农用地,恢复生态植被;在此基础上,以工业矿坑和农林景观为主题特色,打造以“矿谷画廊·田园胜境”为特色的生态休闲旅游综合体,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坚持“三个自然”不偏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与治理,需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尊重自然是根本,人类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顺应自然,强调的是顺应自然生态系统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保护自然,是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基础上,把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求我们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同时要考虑到自然恢复的局限和极限,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使其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
以红树林保护修复为例。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因为对生态系统整体性修复的关注不够,我国红树林保护修复曾存在总体面积偏小、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理念的指引下,我国红树林保护修复逐步告别单纯的造林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整体保护的原则,采取自然恢复与适度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生态修复,红树林面积从本世纪初的2.2万公顷增长至3万公顷,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增长的国家之一。
坚持“四全原则”不松劲。自然资源部等四部门2024年联合印发《关于学习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经验深入推进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统筹生态保护修复的“四全原则”,即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全要素。
全方位,指的是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治理要坚持系统观念,以协同推进“三北”工程、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中国山水工程等重大项目为载体强化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保护修复,推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加强海洋生态系统协同治理,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全地域,指的是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治理要统筹考虑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等各个空间层面,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全过程,指的是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系统治理要由末端治理向全链条管理转变,加强建设项目土地复垦全链条管理、生产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全流程监管和项目用海用岛各环节生态保护修复。全要素,指的是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治理要从单一的生态要素向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系统全要素治理转变。
以“三北”工程为例。该工程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长时间的治理过程中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新时代“三北”工程建立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协同推进,实现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治理全覆盖,同时坚持科学治理、分类施策,按照自然地理条件、行政区划等因素划定生态治理分区,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以及注重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修复原则。近两年,“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取得实质性进展,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了“绿围脖”,科尔沁沙地正重现草原风光,黄河“几字弯”逐渐展现“金沙蓝海绿洲”的美丽画卷。过去单一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综合性生态工程转变。(林震 孟芮萱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