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与自然关系看“两山”理念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http://www.forestry.gov.cn 2025-11-14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报
【字体: 打印本页

◆“两山”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的创新发展

◆践行“两山”理念需要自觉把大自然的资源、环境、生态与人文等多重价值视为一个统一整体

◆将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置于更为宏大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背景下来践行“两山”理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人类社会与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之间是一种建立在物质能量变换(新陈代谢)基础上的社会历史性辩证关系。

“两山”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孕育形成并不断践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的创新发展。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视角看,“两山”理念至少蕴含三个方面的理论创新与拓展。

——自然资源、环境、生态与人文等多重价值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给大自然休养生息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依靠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两山”理念所秉持的新财富观是,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因此,践行“两山”理念,不仅要最大限度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以绿色低碳的方式进行经济生产(劳动)与生活,还要自觉地把大自然的资源、环境、生态与人文等多重价值视为一个统一整体,使之成为一个资源可持续的、环境舒适宜居的、生态以自我更新为主的相互促进、彼此成全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

一方面,拥有与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个社会发达程度和竞争力的直接表征或重要资源。另一方面,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产生的生态环境保护善治效应,生态环境保护善治带来的自然资源节约增效效应,以及促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带来的人文与情感价值,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

——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实现现代经济结构、发展方式与现代化模式绿色转型的根本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前提和基础,自觉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两山”理念的经济社会变革制度愿景,是创建符合生态文明理念原则的新经济,促进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致力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而以上三个战略指向,都会引发强烈的自然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开发利用效应。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发展经济,需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这意味着,自然生态资源和自然物质资源更加理性的开发使用,意味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更加科学的规划布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核心要求,是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质性解决工业文明进程中积累起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这将引致发展理念其他层面的实质性协同革新,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质要求,包括更好地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以上种种,都将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

——“两山”理念的大众化传播与践行,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基础支撑。

“两山”理念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两山”理念的大众化传播与践行过程,也是实现面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教育与社会动员过程。

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归根结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事业,这不仅意味着其具体成果要由人民群众分享,还意味着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做出符合生态文明理念原则的思考与行为方式上的革命性改变,努力从内心深处珍爱自然、保护生态、节约资源。另一方面,事实证明,基于理论自觉的大众认知与实践是实现任何革命性变革的首要前提和动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需要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自觉和行动自觉,需要每个人都成为这场绿色变革的受益者、参与者、贡献者。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又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既要让自然生态休养生息,也要让人人都享有绿水青山。践行“两山”理念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将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置于更为宏大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凝练出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施政方针,以及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等形象化表述,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作者:郇庆治 单位: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