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林草科普 > 综合知识

贵州省植物园:“植物王国”里的生命课堂

2025-05-12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科学素质培养的落脚点是一次次的科普,我们将知识与理念融入每次科普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学会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进而通过他们自身去影响身边的人。”4月17日,贵州省植物园科普中心负责人蒙文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贵州省植物园

走进贵州省植物园,春天的脚步在此驻足,山峦环抱间流淌着蓬勃的生命力。紫藤盛放、香气清新;各色杜鹃争奇斗艳、色彩缤纷宛如天然画卷;丰富的珍稀植物、药用植物等让人叹为观止。

自1963年建立以来,贵州省植物园承担着植物科学研究、植物种质资源保育、科普教育等职责,收集保育各类植物4000余种,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贵州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基地”等。

贵州省植物园将60年积淀转化为科普势能,这片绿意盎然的天地,不仅是贵州省内植物种质资源的宝库,也是青少年开展科学教育的天然课堂。万物复苏的季节,贵州省内的中小学生们在学校的组织下,探秘植物园,在老师的讲解中,观察了解花是怎么开的、树是怎么长的、昆虫是怎么行动的。

聆听科普讲解

他们捡拾各类植物,制成天然的颜料,拓印自己喜欢的图案,天马行空的想象中留下的是花与叶的印记。孩子们在感受大自然魅力和生命活力的同时,体会动植物的重要性及科研的艰辛。

此前,贵州省植物园开展了以“万物和谐”为主题的科普摄影大赛,不少中小学生参与了比赛。大赛面向公众征集围绕贵州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进行创作的摄影作品,以此展示贵州独特的生态环境,记录自然之美,并推广科普知识,提升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摄影比赛,而是在观察、参与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加深对植物的了解,学会敬畏生命,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在花园里进行了各种种植实验。他们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每个植物从种子、发芽、生根、长叶、开花、结果的完整生长过程,从中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科学知识。不仅如此,他们还发挥奇思妙想,设计发明了自动浇水、喷水、动力模型车等与植物、自然相关的迷你设施农业小机器;通过废物利用制作出了创意新颖的蘑菇、多肉、梅花、樱花、玫瑰等造型。

“除了把学生‘请进来’,我们还积极把植物园的科普资源‘带出去’,通过科普讲座、实地观察、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积极向青少年普及植物科学知识。结合生动有趣的现场活动,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蒙文萍介绍,去年省植物园的十名科研人员分别进入云岩区的十所学校担任科学副校长,为学校和植物园之间搭建科普的桥梁,共同促进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

贵州省植物园到贵阳市市东小学开展科普活动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省植物园设计了不同的科普活动。针对小学生的活动,主要注重直观感受和趣味性,通过简单的户外科普课、植物认知课等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植物的基本知识和生长特点;对于中学生,活动则更加注重科学性和探索性,通过组织植物科研小组、开展植物科研项目等,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学习。

除了中小学生,植物园还为大学生及成人群体提供专业的科学讲座和实地考察机会,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植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差异化的活动设计使省植物园在科普教育中更好地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提升科普教育的效果。

学生到贵州省植物园开展实践活动

蒙文萍认为,做科普需要有信念感,“我相信每一次小小的体验都会让孩子们对自然、对动植物、对生活有了一点想法,日积月累中,孩子们能够了解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密钥。”

在未来的科普教育规划中,贵州省植物园将积极借助新兴技术,让科普更加鲜活,通过互动式学习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记者 罗秋红)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