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草局宣传中心主任 王振】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本月我局例行发布会。2024-10-18 15:00:24
【王振】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发展森林食品、林下经济,不断挖掘培育“森林粮库、钱库”。近年来,林草部门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持续推进森林“四库”建设,大力发展森林食品、林下经济,不断提升森林食物供给能力。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我局改革发展司司长王俊中先生、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东友先生、江西省林业局副局长杨皓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黄政康先生、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丁鲲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总经济师蔡立新先生出席发布会,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2024-10-18 15:01:20
【王振】首先请王俊中司长做介绍。2024-10-18 15:01:27
【国家林草局改革发展司司长 王俊中】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林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我局在发展森林食物方面的主要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考虑。2024-10-18 15:01:54
【王俊中】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我国具有食物生产功能的树种有几百种,森林就是一个巨大的“粮库”。发展森林食物,不与粮争田、不与农争地,兼具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局深入践行大食物观,以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为主要抓手,加快推动森林食物生产扩面增量提质。2024-10-18 15:02:53
【王俊中】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出台《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组织编制油茶、榛子、仁用杏等发展指南,明确主要森林食物产品的发展方向、区域布局和重点领域,指导各地依托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森林食物。2024-10-18 15:03:12
【王俊中】二是创新政策供给。与国家发改委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 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资源管理、用地保障、财税金融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支持举措。打好支持油茶发展的政策组合拳,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与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保障油茶生产用地的通知》,实施中央财政油茶奖补政策,全力推动油茶扩面增产。2023年,全国油茶种植面积7300万亩。今年1—9月,全国完成新造油茶林371万亩,低产低效油茶林改造265万亩。2024-10-18 15:04:22
【王俊中】三是推进基地建设。建成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649个、林特类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7个,启动实施了14个油茶示范奖补项目,充分发挥以点带面作用,推动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产业提质增效。2024-10-18 15:04:45
【王俊中】四是完善管理服务。开展主要经济林树种面积产量统计、林下经济产业监测,摸清底数。发布各类经济林产品国家标准33项、行业标准110多项。组建油茶气象服务专家联盟,精准提供气象服务。优化产销对接,依托重点林业展会大力宣传推介森林食物产品。2024-10-18 15:05:30
【王俊中】在各地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森林食物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全国经济林种植面积7亿亩,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6亿多亩,各类森林食物年产量2亿多吨,人均140公斤,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为我国粮食安全打足了底气。二是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森林食物涵盖“米袋子”“油瓶子”“菜篮子”“果盘子”。木本油料供给多元化,茶油年产量80多万吨,还有橄榄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多种木本食用油。木本粮食供应充足,板栗、枣、柿子、松子、仁用杏等种植面积约1亿亩,产量1400万吨。水果种类繁多,种植面积2亿亩,产量约1.9亿吨。森林特色食品、木本调料、木本饮料等新产品发展方兴未艾。林下种植养殖提供林禽约49亿只,林畜5000余万头,还有林粮、林菌、林果、蜂蜜等大量高品质的绿色食品,极大丰富了老百姓的餐桌。三是产业富民效果日益显现。发展森林食物,既能做大森林“粮库”,又能充实森林“钱库”,是推动“两山”转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全国2800多个县,其中有2400多个县种植经济林,经济林年产值超过2万亿元,林下经济年产值约1万亿元,带动数千万林农增收致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果种植面积约2100万亩,产量1400万吨,带动480多万林农年人均增收6400多元。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惠及林农近1200万人,带动林农年人均增收3600多元。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将“小核桃”做成“大产业”,核桃种植范围覆盖全州967个村,综合产值180多亿元,带动37万农户就近就业增收。2024-10-18 15:08:22
【王俊中】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践行大食物观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提出“积极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稳妥开发森林食物资源”,油茶、油橄榄、仁用杏、核桃、板栗、枣类、竹笋、林药、林菌、林菜、林下浆果、林禽、林畜、林蜂等一批森林食物被写入了《意见》,这意味着林草部门将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中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向森林要食物大有可为。2024-10-18 15:09:08
【王俊中】10月15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森林食品、林下经济,不断挖掘培育“森林粮库、钱库”。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发展森林食品、林下经济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践行大食物观,“三绿”并举,“四库”联动,加快推动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森林食物供给能力。2024-10-18 15:09:48
【王俊中】一是着力推广良种良艺良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新造木本粮油林全部使用优良品种,适度扩大种植面积。加大低产低效木本粮油林改造力度,分类施策提升产量质量。二是着力推进基地建设,提升经营效益。在木本粮油生产优势产区集中连片开展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种植,建设一批高标准基地。鼓励各地根据林业资源条件、区域特色,以林下种植、养殖为重点,建设一批林下经济基地,以点带面推动产业高质高效发展。三是着力完善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用好财政资金,支持木本粮油林营造改造、林木良种培育和技术推广。加强林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森林食物生产条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长周期、低利率的特色金融产品,引入金融活水,支持发展森林食品、林下经济。四是着力强化科技支撑,推动产业升级。鼓励林业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协同发力,突破轻简化栽培、机械采收、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加快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森林食物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多高附加值产品。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2024-10-18 15:11:44
【王振】感谢王司长。下面,请大家结合今天的主题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2024-10-18 15:11:51
【新华社记者】谢谢主持人。新华社记者提问。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您刚才在介绍中提到,我国打出系列组合拳支持油茶产业发展。能否请您具体介绍下?2024-10-18 15:12:07
【王俊中】谢谢记者的提问。油茶是我国传统木本油料树种,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15个省(区、市)、约800个县。截至2023年底,全国油茶种植面积已达到7300万亩左右,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的县有200个,茶油年产量80多万吨,约占国内食用植物油产量的7%,成为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前10位的油种。我局高度重视油茶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油茶产业发展。2024-10-18 15:13:06
【王俊中】一是明确油茶发展目标。2022年12月,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统筹考虑15个适宜种植油茶省(区、市)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历史、现状、潜力等因素,按照核心发展区和重点拓展区布局油茶发展任务,力争到2025年实现茶油产能达到200万吨。2024-10-18 15:13:45
【王俊中】二是保障油茶发展用地。2022年,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印发《关于保障油茶生产用地的通知》,国家林草局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油茶生产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积极利用规划造林地,低效茶园、低效人工商品林,疏林地,松材线虫病疫区采伐迹地等各类适宜的非耕地国土资源发展油茶,支持结合退耕还林地林分结构调整,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种植和改造油茶,切实扩大油茶种植空间。2024-10-18 15:14:32
【王俊中】三是加大资金支持。2023年,财政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奖补政策的通知》,通过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支持实施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奖补政策。一方面示范带动,由财政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通过竞争性评审方式,遴选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支持打造油茶产业发展示范样板和高地,目前已实施示范奖补项目14个;另一方面聚焦重点,加大油茶营造补助力度,聚焦《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确定的200个重点县,推动扩大高产油茶林种植面积,加强低产低效林改造,支持油茶“扩面”“提产”。同时,鼓励各地用足用好“双重”工程资金、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等,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油茶发展。2024-10-18 15:15:36
【王俊中】四是创新金融服务政策。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支持引导储备林项目布局油茶园区、基地建设,安徽、江西、湖北等省拓展森林保险、特色农业保险业务覆盖油茶,湖南、贵州等省试点开展茶油收储,引导和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流向油茶产业。2024-10-18 15:16:11
【王振】请继续提问。2024-10-18 15:17:11
【中国之声记者】谢谢主持人,中国之声记者提问。森林食物以其健康、天然、多元等优势,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米袋子”“油瓶子”“菜篮子”“果盘子”。请问我国木本粮油发展情况怎么样,潜力如何?2024-10-18 15:17:28
【王俊中】谢谢记者的提问。我国广袤的森林蕴藏着丰富的食物资源,是天然的大粮仓、大油库。我想用一组数据来说明我国木本粮油等经济林发展情况。2024-10-18 15:17:46
【王俊中】一是以油茶、核桃、油橄榄等为主的木本油料林,面积1.8亿亩,油料产量968万吨。其中油茶面积达7300万亩,油茶籽产量达330多万吨。核桃面积1亿多亩,产量586万吨。二是以板栗、枣、松子、仁用杏等为主的干果面积1亿多亩,产量1400万吨。其中板栗种植面积2700多万亩、产量258万吨,枣种植面积1300多万亩、产量648万吨。三是苹果、梨、柑橘等各类水果种植面积近2亿亩,产量1.9亿吨。四是新兴食物异军突起,竹笋、香椿等森林食品种植面积约7000万亩,产量1200多万吨。茶叶、咖啡等木本饮料种植面积约5200多万亩,产量350万吨。花椒、八角、肉桂等木本调料种植面积约3200万亩,产量190万吨。2024-10-18 15:18:41
【王俊中】应该说我国木本粮油等经济林的总产量已经比较大,但提质增效的潜力也很大。一是品种资源潜力大。我国木本植物8000多种,具有食物生产功能的树种超过500种。二是产量增加潜力大。全国经济林低产低效林比例在50%左右,亩均产量低,比如油茶每亩产油只有12公斤,而高标准油茶林亩产油可达40公斤。三是加工增效潜力大。经济林深加工率不到30%,精深加工综合利用有待进一步挖掘。杏仁可加工食用油、饮料,利用气化多联产技术,1吨价值700元的杏壳可转化为价值2500元的电能、热能、活性炭和木醋肥料等产品。四是消费升级潜力大。森林食物生产环境好,绿色有机,营养成分高,符合新阶段健康营养消费需求,日益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消费新宠。谢谢。2024-10-18 15:21:17
【王振】请继续提问。2024-10-18 15:21:20
.【央广网记者】谢谢主持人,央广网记者提问。林下经济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请问国家林草局是如何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助力农民增收的?效果如何?2024-10-18 15:21:37
【王俊中】谢谢记者的提问。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内容为主的林下经济,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森林食品,是山区林区重要的绿色富民产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采取有力措施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不砍树、能致富。2024-10-18 15:22:41
【王俊中】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出台了《全国集体林地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指南》,立足不同发展阶段,从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林情地情出发,科学规划林下经济的区域布局、重点领域和经营模式。2024-10-18 15:23:25
【王俊中】二是政策引导,加强扶持。鼓励利用商品林地高效发展林下经济,在符合公益林生态区位保护要求和不影响公益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利用公益林林地资源,适度发展林下经济。将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纳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予以支持。各地党委、政府持续加大扶持力度,20多个省(区、市)出台了专门的指导性文件和扶持政策,设立林下经济专项扶持资金。2024-10-18 15:24:16
【王俊中】三是改革驱动,创新赋能。鼓励各地先行先试,在林地经营、资源利用、林权融资等方面大胆探索。如,福建省南平市建立林下空间流转机制,实现林下空间可确权发证、抵押融资。浙江省衢州市探索“土地共用、生产共管、效益共享”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林区共同富裕。这些好经验、好做法,为林下经济发展添动力、增活力,推动山区林区“含绿量”“含金量”同步提升。2024-10-18 15:25:11
【王俊中】经过不懈努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规模逐步扩大。全国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6亿多亩。各类经营主体95万个,年产值从2013年的4575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万亿元。全国发展林下经济经营利用面积2000万亩以上的省份14个,产值500亿元以上的省份9个,其中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值突破1000亿元。二是辐射带动作用明显。2013年以来,共认定649家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有关省创建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00多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面积约6000万亩,实现年产值近2000亿元,占全国林下经济总产值的20%,亩均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效带动广大林农发展林下经济,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三是惠民效益显现。林下经济保就业、促增收、惠民生作用明显,全国从业人数达3400万人,发展林下经济年人均增收1万多元。浙江省2021年起实施“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支持1000个山区村实现“亩产万元”目标,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福建省武平县万安镇打造千亩林芝基地,示范带动34户林农户年均增收3500元,支持林农走出一条“不离乡可就业”的发展之路。谢谢。2024-10-18 15:27:26
【王振】谢谢王司长,请继续提问。2024-10-18 15:27:32
【科普时报记者】谢谢主持人,科普时报记者提问提问。现在到云南吃“菌”是一种时尚,“菌子”也成了云南美食图鉴的名片。同时,刚才发布人在介绍中也提到,云南将“小核桃”做成了“大产业”。请丁副局长结合核桃和野生食用菌介绍下云南林草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2024-10-18 15:27:59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 丁鲲】您的提问很专业,谢谢!云南是林草资源大省,林草产业一直在“特”上做文章、下功夫,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充分发挥森林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作用。核桃、野生食用菌产业作为云南重要的民生产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国计民生。2024-10-18 15:29:00
【丁鲲】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云南核桃产业发展情况。云南是世界深纹核桃的分布中心,90%以上的核桃生长在高海拔地区,造就了优质的云南核桃。一句话概括:“来自绿水青山,营养味更香。”云南省85%的区域都有核桃种植。截至2023年,核桃面积4300万亩,干果产量198万吨、综合产值588亿元,惠及2000多万农村人口,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核桃油产能突破10万吨,千吨以上的核桃油生产线20余条,“水代生态制取核桃油技术”等科技成果转化有力。2024-10-18 15:30:39
【丁鲲】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采取了以下4方面措施。一是做优一产。各地通过品种改良、疏密降冠、水肥一体等措施,争取平均亩产达120公斤以上、优果率达90%以上。建成400余条初加工机械一体化生产线。加快组织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二是做强二产。支持国家级核桃产业园区建设,以油料化利用为引擎,加强高值化产品开发。向全球发榜核桃采摘、剥壳和山地农业机械重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科技助力做强二产。三是做活三产。培植漾濞、大姚核桃品牌,引导企业申报有机、欧盟等认证认定。培育龙头企业67户,建成6个核桃交易中心。将核桃与文旅融合,培育漾濞光明村等一批融合发展典型。四是做实保障。深化银政企合作,今年以来新发放核桃产业贷款5.8亿元。充分发挥核桃产业工作组和专家组、核桃科技服务团作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指导产业提质升级。大理州发放核桃价格指数保险保单,林农收入多了一重保障。以上是云南核桃产业的情况。下面我介绍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情况。2024-10-18 15:32:58
【丁鲲】云南已查明的野生菌资源有882种,占全国的91%,全省所有县市区均有野生食用菌分布,有207种常见野生食用菌在市场交易,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青头菌、干巴菌、鸡枞、松茸等。2023年云南省野生食用菌总产量超39万吨,产值超295亿元。一直以来,云南坚持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相结合,立足资源禀赋,有序发展野生食用菌产业。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制定云南省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因地制宜推广林菌种植模式,充分利用林下或林缘仿野生培育羊肚菌、香菇、木耳、大球盖菇等。以松茸、牛肝菌、松露、干巴菌、鸡枞等为主,积极发展林下采集,提升野生食用菌规模质量。二是探索利用管理。楚雄州正式施行《野生菌保护利用管理办法》,这是全国首个野生菌保护利用管理规范性文件。迪庆州发布了国内首部“松茸”行业白皮书,规范了松茸采集、收购及贸易。三是科学封山育菌。大力推广“种质资源封育”“人工促繁”“包山养菌”等方式开展管护育菌,培育出一批典型。比如,楚雄南华县五街镇率先实施“包山捡菌”制度,形成了“封山育林育菌七不准”等村规民约,既保护森林植被,又实现菌农增产增收。五街镇开门小组2023年菌山承包经营收入达141.9万元,全村76户403人实现人均分红3500多元。2024-10-18 15:36:37
【丁鲲】记者朋友们,据不完全统计,云南野生食用菌年均蕴藏量50万吨左右,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我们将挖掘储量、培育增量、壮大市场,持续推进产业健康发展。最后,诚挚邀请大家到云南,感受云南林草的美好,体验“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谢谢!2024-10-18 15:37:18
【王振】谢谢丁局长,请继续提问。2024-10-18 15:37:22
【总台央视记者】谢谢主持人,总台央视记者提问。林下参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森林食物。请问作为主产区,吉林如何发挥优势和潜力促进林下参产业发展的?2024-10-18 15:37:44
【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 李东友】感谢记者朋友对吉林省林下参产业发展的关注。吉林省森林资源丰富,长白山林区作为我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孕育了千年人参、百草之王。吉林省林下参种植有450多年历史,林下参就是人工播种后自然生长在深山密林中的人参。根据国家《药典》和相关标准的定义,播种后自然生长于深山密林达到15年以上的人参称“野山参”,是最接近野生人参功效的人参。人参富含皂苷、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活性物质,我国现存最早的秦汉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久服,轻身延年”。2024-10-18 15:40:33
【李东友】吉林省委、省政府把高质量发展人参产业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积极倡导各类经营主体充分利用宜参林地,采用仿野生栽培模式种植林下参。目前,吉林省林下参种植总面积已达到116.5万亩,年产量781.8吨,产值接近100亿元。吉林省围绕打造千亿级人参产业,已经开发出5大系列、1000多种产品,培育出了全国知名的“长白山人参”区域品牌。我们通过大力开展森林科学经营,在提升森林质量的同时,为林下参种植创造充足空间和良好条件,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例如,对于适宜林下参生长的15-20年生人工落叶松商品林,通过采取科学的经营抚育措施,使其郁闭度保持在0.6-0.8的合理区间,既有利于林木快速成材,也形成了满足林下参种植的产业发展空间。2024-10-18 15:43:26
【李东友】目前,吉林省正围绕林下宜参林地管理、优良种子培育、人参产品研发、质量品牌打造、人参文化宣传等环节,把长白山林下参产业打造成强林富民的优势产业,真正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把历经千年的百草之王“金字招牌”越擦越亮,造福人类健康。谢谢。2024-10-18 15:44:36
【王振】谢谢李局长,请继续提问。2024-10-18 15:44:42
【工人日报记者】谢谢主持人,工人日报记者提问。近年来,广西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区位优势,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展。请介绍一下广西发展林下经济的经验做法?2024-10-18 15:44:55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 黄政康】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广西是南方重要集体林区、重要生态屏障,林下空间充裕、资源丰富、生态良好,非常适合发展林下经济。近年来,我们依托建设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进一步“扩规模、优品种,调结构、补链条,强龙头、拓市场”,全面提升“林下种、林中养、林上采、林间游”立体复合经营效益,截至2023年底,全区林下经济产值超过1300亿元,惠及林农近1200万人,林下经济成为边疆山区少数民族发展产业、振兴乡村的绿色引擎。2024-10-18 15:46:57
【黄政康】一是强化政策保障。我们先后出台《广西万亿林业产业三年行动方案》《关于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从强化项目带动、科技引领、用地保障、金融支持等方面着手,聚力推动“种养加”“林文旅”一体融合、“林工贸”“产供销”一体发展。其中广西国有七坡林场与药企、医院共同打造“产供销”一体化的鸡血藤种植示范基地、“定制药园”,发展面积已超过4000亩;岑溪市打造林下养殖古典鸡全产业链,年收入超3亿元。 2024-10-18 15:47:57
【黄政康】二是强化示范带动。2016年以来,自治区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58亿元,以“公司(国有林场、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实施林下经济示范项目572个。其中金秀瑶族自治县林下种植黄花倒水莲、草珊瑚、鸡血藤等中药材19万亩,带动农户超2万人,年人均增收超4000元;田林县种植八渡笋超24万亩,年产量超12万吨,带动农户近1.2万户,年人均增收超过3300元;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成立林下经济绿色产业联盟,引进大型药企共同打造林下中药材“产供销”一体化基地。通过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全区连片200亩以上的林下种植基地800多个,产值500万元以上的林下养殖基地195个;与林下经济相关的自治区现代产业示范园区15个,涉及林下种植的自治区“定制药园”20个。2024-10-18 15:49:49
【黄政康】三是强化品牌打造。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中医药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桂十味”道地药材及区域特色药材品种,林下种植广西莪术、鸡血藤等中药材备受关注。发布防城金花茶地理标志产品、中药材百部林下种植技术规程等一批地方标准,兴安县“毛竹种植灵芝”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全区林下经济知名品牌达到192个,“高峰灵芝”“浦北红椎菌”“防城金花茶”“环江菜牛”“派阳山八角香鸡”等产品在世界林木业大会、国际农业博览会等展示展销活动中备受青睐。2024-10-18 15:51:03
【黄政康】四是强化金融支持。建立落实“政银担企”合作机制,采取“建档立卡”“直接授信担保”“林权抵押+农业担保”等模式,帮助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累计向金融机构推荐林下经济小微企业超过3000家,向符合担保条件的企业授信担保放款超过1.5亿元。2024-10-18 15:51:41
【黄政康】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聚力打造林下种养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产地优美、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持续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扎实推动林农增产增收、林业增能增效、林区增绿增美。谢谢。2024-10-18 15:52:16
【王振】谢谢黄局长,请继续提问。2024-10-18 15:52:36
【新华网记者】谢谢主持人,新华网记者提问。新疆枣产业具有显著的区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特色产业。请问新疆如何推动枣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有哪些支持政策?2024-10-18 15:52:5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总经济师 蔡立新】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红枣起源于中国,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种植历史。新疆红枣品质优良,深受群众喜爱,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长期以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林果业特别是红枣产业的发展,提出“干果控面提质,鲜果优化增量,延链补链提效益”的工作思路。目前新疆林果总面积达2100万亩,总产量1400万吨,其中红枣是林果产业链建设的12个主栽树种之一,种植面积431.8万亩(兵团122.5万亩,地方309.3万亩)、产量321.5万吨(兵团194.3万吨,地方127.2万吨)。近年来,我们围绕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营销、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积极打造红枣全产业链,努力稳定红枣市场价格,切实增加农民收入。2024-10-18 15:54:56
【蔡立新】一、大力推进基地标准化生产。新疆水土光热资源丰富,通过狠抓疏密改造、品种统一、增施有机肥、机械应用等技术措施,着力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今年以来,创建了16个红枣示范园及若羌县红枣示范区,累计完成疏密改造156万亩,亩均产量可达600-800公斤,亩均收入3000元以上, 带动约180万枣农增收。2024-10-18 15:55:49
【蔡立新】二、切实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支持鼓励红枣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红枣产业研究院等科研平台,依托红枣链主、骨干和重点企业,开展新品种培育、新产品研发、专用机械研制等工作。目前已研发推广“蟠枣”“秋蜜”等新品种;研发解郁安神药膳、枣泥山药糕两种药膳食品和红枣环磷酸腺苷等营养物质提取;完成红枣抹芽机样机制作;红枣蛋白酶产物利用和抗衰老机理研究等方面获得2项专利。2024-10-18 15:56:41
【蔡立新】三、不断完善政策保障,积极开拓市场。首先充分发挥援疆机制作用。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建设销售分仓60个,积极组织疆内优质红枣企业参加义乌森博会、亚欧博览会等各类专业性展销会、博览会。其次加大红枣品牌建设。培育红枣企业200余家,企业产品品牌100余个。麦盖提灰枣、且末红枣、民丰大枣、和田御枣等9个区域的红枣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第三探索完善金融政策服务措施。将南疆红枣纳入特色农产品政策性保险范围。同时,与郑州商品交易所合作,将新疆灰枣纳入期货交易品类。2019年以来,在新疆建设红枣期货交割库10个(全国红枣交割库13个),2023年度交割量达7万吨,占全国红枣期货交割量的70%以上。麦盖提县与郑州商品交易所、中泰期货有限公司合作,推进“期货+保险”新型农业保险政策,降低市场价格波动给枣农带来的风险,稳定枣农种植的收益。谢谢。2024-10-18 15:58:46
【王振】请继续提问。2024-10-18 15:58:50
【中国网记者】谢谢主持人,中国网记者提问。江西省是油茶核心发展区,油茶种植历史悠久、市场体系完备。请问江西省如何推动油茶产业发展,有哪些典型经验做法?2024-10-18 15:58:59
【江西省林业局副局长 杨皓】谢谢记者的提问。江西是全国油茶主要产区。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大食物观”“大力发展好油茶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设现代林业产业示范省为引领,全力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全省油茶资源规模、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前列。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2024-10-18 16:00:04
【杨皓】一是在油茶发展上用好政策、补助、项目“三加持”。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实施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创新推出时间长、利率低、额度大的“油茶贷”,积极统筹国家储备林、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86亿元支持油茶产业发展。大幅提高油茶种植补助标准,对新造、改造油茶分别给予1000元/亩、400元/亩的补助,有的油茶重点县补助标准达到2000元/亩。规划建设油茶产业园、油茶果仓储交易中心、油茶服务中心、高产油茶示范基地等重点项目670个。2024-10-18 16:01:27
【杨皓】二是在种植质效上弹好良种、技术、模式“三部曲”。新建良种采穗圃18处,培育良种育苗基地83家,年供良种1.1亿株,确保全省油茶良种使用率达100%。制定出台《江西省油茶资源高质量培育建设指南》,全面应用“大穴、大苗、大肥”技术,加快了良种良法良技的示范推广,一大批基地亩产稳定在2000斤以上。大力推行“五统一分”和“企业+合作社+基地”经营模式,促进油茶适度规模经营,比如宜春市就有油茶专业合作社360家,带动农户参与就业20余万人,年人均增收5000元。2023年,全省油茶林面积达1650万亩,高产油茶林面积突破800万亩。2024-10-18 16:02:56
【杨皓】三是在壮大产业上走好精准招商、选商布局、融合发展“三步棋”。以工业化理念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开展招商选商活动,建好项目库向外推介,紧紧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选商,先后吸引相关头部企业投资油茶产业,成功签约油茶项目11个,实际进资15.6亿元,比如高安睿嘉、鄱阳赣星、永丰黄记、万安祥霖等相继落户江西。设立油茶科研专项,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发出茶油口服液、护肤品、茶皂素等油茶精深加工产品。2023年,全省共有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油茶企业7家,油茶产业总产值突破560亿元。2024-10-18 16:04:22
【杨皓】四是在品牌创建上打好塑造、宣传、营销“三张牌”。成立江西山茶油发展中心,制定发布《江西山茶油》团体标准,全力打造“江西山茶油”区域公用品牌。充分发挥央视、学习强国、阿里、京东、飞机、高铁等平台作用,持续开展江西山茶油品牌线上线下宣传营销。在天猫、京东开设江西山茶油旗舰店,推动江西山茶油陆续进驻华润、盒马鲜生等高端商超。今年1—9月,全省山茶油产品主流电商销售额达1.72亿元,同比增长7.6%。2024-10-18 16:05:33
【杨皓】下一步,我省将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为契机,全力打好山茶油产业链与供应链的组合拳,让江西山茶油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谢谢。2024-10-18 16:06:08
【王振】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24-10-18 16: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