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科技工作动态2021年第19期(总第70期)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http://www.forestry.gov.cn/ 2021-09-10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国家林草局与中国科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关志鸥、张玉卓出席签署活动

 

9月1日,国家林草局与中国科协在北京举行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国家林草局关志鸥局长、彭有冬副局长、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章翠、闫振总工程师,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束为,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出席。国家林草局、中国科协相关司局负责人参加签字仪式。

国家林草局和中国科协将在五方面开展合作:一是加强学术交流,开展相关学科领域发展战略研究,推动林草科技创新;二是开展科普惠民,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生态文明意识;三是打造高端智库,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绿色转型发展,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四是推动中国林学会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会;五是加强林草领域国际科技组织建设,不断提升中国林草工作的国际影响力。

国家林草局科技司与中科院科促局召开对接会

 

为推进落实国家林草局与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9月10日,国家林草局科技司与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在京召开合作需求对接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植物研究所、沈阳生态应用研究所,国家林草局科技司、公园办,中国林科院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双方拟在草原生态修复、国家公园保护与监测、野生动植物保护、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控、生态系统碳汇核算等创新研究,三北防护林等林草重大生态工程评估,建设国家公园研究院,协同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站建设,探索建立人才交流与培养模式等方面开展具体合作。

 

国家林草局科技司与科技部基础司召开座谈会

 

9月5日,国家林草局科技司与科技部基础司在京召开林草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座谈会。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王嵩,国家林草局科技司司长郝育军、一级巡视员厉建祝,草原司副司长李拥军,中国林科院院长刘世荣、副院长储富祥,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专家共20人参加。

会议听取了关于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的汇报;认真学习了中央关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等重要精神;并就林草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进行了讨论。

 

重要发现:沙枣树种高效诱杀光肩星天牛

 

9月1日,科技司在京听取北京林业大学骆有庆团队在光肩星天牛防控技术研究重要进展情况。研究发现,沙枣树种对光肩星天牛具有诱引与绝杀双重功能。沙枣诱引光肩星天牛取食叶片,并在树干刻槽产卵,树干分泌树胶将卵包裹令其不能孵化,对卵的自然杀死率近100%,且不影响沙枣树生长。根据这一研究成果,可以诱杀树种沙枣与当地抗性较强的树种(新疆杨、河北杨等)进行一定比例的合理配置,对实现自然调控光肩星天牛灾害具有重大突破性意义。

光肩星天牛是国际重大检疫性林业害虫,原产东北亚,主要危害杨、柳、榆、桦等阔叶树种。20世纪90年代初在内蒙古、宁夏等省区大面积发生,21世纪初向北扩至黑龙江哈尔滨、向南传入西藏拉萨和日喀则,向西蔓延到新疆库尔勒和伊利等地。

 

【工作简讯】

 

新批准成立3个局重点实验室。8月3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成立东北林草危险性有害生物防控、暖温带林草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竹林生态与资源利用等3个局重点实验室。

科技司加强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管理。9月1日,科技司下发《关于组织实施好2021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的通知》,提出发挥导向作用、服务乡村振兴、发挥示范作用、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技术培训等要求。

▲印发《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领域标准体系》。9月2日,科技司、生态司联合印发《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领域标准体系》,包括基础通用、监测预报、灾害评估、防治技术、药械使用等5大类29项标准。

印发《林业草原植物检疫领域标准体系》。9月2日,科技司、生态司联合印发《林业草原植物检疫领域标准体系》,包括基础通用、检疫管理和检疫技术等3大类17项标准。

科技司通报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估结果。9月6日,科技司下发《关于国家林业草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估结果情况的通报》,对运行满3年的55个工程中心评估结果进行通报,并对枸杞、人造板装备、东北食用菌(黑木耳)和东北乡土树种等4个工程中心给予黄牌警告,进行为期一年的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