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生态修复 > 国土绿化

勇当绿色发展先锋——安徽省国有林场改革创新发展纪实

2023-01-17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2016年3月,安徽印发《安徽省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围绕保护生态、保障民生两大目标,全省拉开了国有林场改革的大幕。

改革后,全省国有林场由141个整合优化为100个,其中公益一类事业单位73个、公益二类24个、公益性企业3个。国有林场改革如春风化雨,滋润了职工的心田;又如号角战鼓,催人奋进。特别是借力林长制改革,充分发挥各级林长统筹作用,聚集各方合力,国有林场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如今,国有林场改革已过去6年,现在林场发展得如何?近日,笔者采访了安徽部分国有林场一探究竟。

变废弃矿山为青山碧岭

站在大洪山国有林场一片山岗上,眺望四周,远处宽阔的淮河水波光粼粼,近处成片的树木郁郁葱葱,一潭潭碧绿的或圆形、或不规则的宕口水池镶嵌其中。

“5年前,这里还是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大洪山国有林场高级工程师张传双提起当年开山打炮取石料的景象记忆犹新,“整天灰蒙蒙的,白天树上看不到绿色,住家不敢开窗户,许多人家的门窗被震坏。”

大洪山林场位于蚌埠市禹会区西南部,与滁州市、淮南市相连。林场成立于1965年,是以保护淮河水源为己任的国有林场,经营面积1.58万亩。因林场境内全是石灰岩山地,成为建筑材料的理想采集地。自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有200多家石料厂在林场内无序开山采石,造成矿山及森林资源严重破坏,留下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而且危及周边群众生产生活,老百姓怨声载道。

改变始于2017年。

这一年,大洪山林场启动了国有林场改革,同年又实行了林长制改革试点。整治因非法盗采导致矿产和森林资源破坏而留下的废弃矿山,成了林场的首要任务。改革后的大洪山林场成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外出打工的职工纷纷回场,加入到大洪山生态环境整治攻坚战中,关闭石料加工厂、拆除违建、整治废弃矿山、开展植绿复绿。全场职工昼夜奋战,放弃双休日和节假日,一边加强矿山巡查,一边提土、提水上山播种植树、浇水施肥,植绿复绿,修复因开采留下的“伤疤”。市政法委书记、区分管领导担任林场市、区级林长,督促整治、协调解决遇到的各种阻碍。

6年来,大洪山全面杜绝了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植树造林5800亩、栽植花卉1200亩、植草420亩,森林覆盖率达66%;新修建林区道路16公里。同时,林场通过招商引资,开展场企合作,建设大洪山森林康养小镇。

昔日炮声隆隆、满目疮痍的荒山秃岭变成了四季花香、林木葱郁的青山碧岭。2020年,大洪山林场被确定为全省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并代表安徽在全国林草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交流发言;张传双被评为“蚌埠榜样”、2020年度蚌埠十大新闻人物。

大洪山林场从生态恶化到环境持续向好,是安徽近年来实施国有林场改革、深化林长制改革的写照。国有林场改革以来,全省100家国有林场4700多名职工由“砍树人”转变为“护林人”,累计营造林18.95万亩,森林抚育253.5万亩,建设国家储备林73.35万亩。

分类施策特色发展

站在黄山市歙县歙西国有林场里光山护林点放眼看去,满眼是果实累累的油茶树。“这是场部分场的省级重点油茶良种基地,现保存面积305亩。”歙西国有林场场长史为华说。

歙西国有林场由原来3个国有林场整合而成,是黄山市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场,全场总经营面积10.3万多亩,下设场部、石门、实验3个分场和9个管护站。

“改革后,林场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3个分场的特色优势,分类施策,增强林场自身发展能力。”史为华介绍说,场部分场原是安徽省歙县特种经济林试验场,着重发展以油茶为主的特色经济林,收集引进油茶无性系品种54个,先后为周边油茶产区提供2万多公斤油茶良种和2.5万公斤良种穗条。石门分场毗邻浙江省淳安县,林场着重培育以杉木为主的大径材林,打造国家战略储备林基地。实验分场地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古城西郊,地理位置优越,人文古迹众多,也是徽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区域。

分门别类、特色发展,让歙西林场焕发出新的活力,生态建设、产业发展齐头并进。近5年来,林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500亩、森林抚育4.8万亩、退化林修复8000亩、封山育林1.5万亩,每年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职工工资待遇得到了保障,干劲倍增,干事创业氛围浓厚。

发挥林场优势和特点,谋求国有林场做大做强,远不止歙西林场一家。位于黄山屯溪区西郊的市直博村国有林场发挥近郊特点,在林场建立义务植树基地,为市民义务植树提供场所。

位于淮南市大通区的上窑国有林场,利用新四军二师五旅在上窑山抗击日寇的历史,挖掘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营建了淮南新四军纪念林,成为全市中小学生寓教于乐的研学实践和自然教育基地。

滁州市皇甫山国有林场利用江淮地区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原始次生林带景观,发展森林旅游康养业,2021年森林旅游收入210万元。

争取国家项目多方发展

黄山国有林场千紫山管护区一片杉木林下,林芝菌盖或圆形、或半圆形,似朵朵祥云;海拔850米、与黄山风景区毗邻的洋湖管护区一片山林下,五六厘米高的山慈菇沐浴着阳光,奋力向上。

“山慈菇是一种名贵抗癌药原料,栽植对气候、海拔高度等要求严格,目前市场价每公斤6000元。”黄山区林业局分管负责人唐勇说。

这是黄山区为激活国有林场发展活力,申请省专项债项目多元发展的一个缩影。

位于皖南腹地的黄山区现有黄山、太平湖两个国有林场,坐落在黄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周围和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两岸,生态区位重要,也是长三角区域的绿色天然氧吧和休闲度假胜地。

2018年,区林业局为进一步推动国有林场发展,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释放绿色发展活力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意见》,由两家国有林场共同注资组建了黄山市黄山区林业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后,运营国有林场现有资产,承担林场的商品林采伐销售、森林旅游、产业开发、对外招商等经营性活动。”公司总经理方安定说,公司在日常经营中,密切关注国家产业发展政策,2021年6月,公司成功申报“黄山市黄山区林业高质量发展工程项目”,项目总投资8.89亿元,其中专项债5.6亿元,建设期限3年,建设内容包括林场可持续综合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五大工程。

这笔政府财政巨资,如一场“及时雨”。公司在保障国有林场资产的安全、保值和增值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采取承包租赁、合作经营等形式,实行市场化运作,推动国有林场资源变资产,滚动发展。其中林场可持续综合利用工程子项目——林下种植园,建设总面积1.5万多亩,投入7500万元,开展竹林复合经营1500亩、林下种植中药材1万亩、林下培育食用菌1000亩。目前,已采取“林场林地收取年租金,投入获取固定利润”的形式,与东韵堂文旅(北京)有限公司和上海汇济药业芜湖有限公司签约,打造乡村振兴、文旅康养类项目,以及建设包括林下中药材种植、科研、加工、仓储物流交易、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科研教育培训、康养一体化现代中药产业集群。

“组建专业公司,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拓展了林场发展空间,夯实了林场发展基础。”唐勇说,一亩山场每年租金40元,双方共同投资开展的林下种植,收获后林场收回本金,并按年利润的5%—8%获得利润,预计项目达产后可产药材及产品1.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

转变发展方式向林下要效益

沿着石台县国有林场下辖的中龙山管理站盘山道徐徐上行,驶到海拔近900米的一片较开阔地带,下车再顺着小道往山上走,但见漫山十几厘米粗的马褂木林下,散种着五六十厘米高的黄精,或独枝挺立,或枝弯缀着一串串墨绿色的果实,煞是好看。

石台县林业局党组成员、国有林场场长曹先和说,“去年林场与两家企业合作发展林下黄精,面积共5000亩”。

石台县地处安徽池州市,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2016年实施国有林场改革,将原有的3个林场整合,设立石台县国有林场,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改革后的国有林场工作正常运转和职工利益基本得到保障,但随着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单一的县财政预算投入远不能解决林场面临的深层次长远发展的问题。经过深思熟虑,林场达成共识:发挥资源优势和林地空间,转变发展方式,向林下要效益。

2021年,通过招商引资,县国有林场与安徽兴石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池州黄精交易市场有限公司达成三方合作经营林下种植黄精5000亩的协议。县国有林场以林地投入,项目所有建设资金由兴石公司(或村集体)和黄精市场交易按1∶1资金投入,合作期限为20年。“林场不仅享有每年每亩50元的租赁费,而且在黄精收益时可再得到10%的净利润。”曹先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市场黄精销售行情每公斤16元计算,到收益期后,除去各类成本,每年每亩可收益3800元,林场每年净利润可达200万元左右。

“国有林场改革后,各林场围绕巩固深化改革成果、推动绿色产业发展这一主线,纷纷转变发展理念,多元化推进国有林场绿色发展。”安徽省林业局副局长周乐说,“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以林为基、以发展为要,持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统筹好优先保护和高效利用两个关键环节,切实把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强势。”(龙琳)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