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播造林 绿染三秦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http://www.forestry.gov.cn 2022-11-24 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陕西是全国最早开展飞播造林的省份之一,是全国飞播造林唯一没有间断的省份,也是全国持续时间最长、飞播造林规模最大、飞播涉及地貌类型最多、北方省(区)成效最好的省份。

经过65年的探索,一棵棵幼苗已成大树,一片片播区已成森林。如今,陕西4000余万亩飞播林区,阻了风沙、美了三秦、富了百姓。陕西飞播造林经验也走向宁夏、青海、内蒙古,走上了青藏高原。

从无到有由小到大

陕西飞播造林始于1958年,经历了初步试验、扩大试验、大面积推广和工程建设4个阶段,实现从无到有、由小到大。

初步试验阶段为1958年至1968年。陕西先后在榆林县(今榆阳区)西沙和东沙进行了沙蒿、柠条、草木犀飞播造林的首次试验,面积31.96万亩,在延长、子长等县飞播77.94万亩,累计试验110万亩。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这一阶段的试验未能取得理想效果,但对播区、树种和飞播季节选择有了一定的掌握。

扩大试验阶段为1969年至1979年。陕西在陕南片区(秦巴山区)、榆林沙区、延安黄土丘陵区三大片区进行了飞播造林。

陕南片区(秦巴山区)的飞播造林从1969年开始,首先在安康县(今汉滨区)、汉阴县开展飞播造林试验,设计树种为油松纯播。累计在汉阴县凤凰山飞播7.3万亩,在安康县文武山播区飞播近万亩,出苗率超过30%。又在宁强县红石梁、汉王山开展飞播造林试验2.1万亩,出苗率接近30%。之后扩大飞播造林试验7万亩,达9个播区,有5个播区取得良好效果。

1974年,商洛地区开始飞播造林,在洛南县、丹凤县共飞播4.5万亩,丹凤县寺坪播区油松成苗率62.5%、五华山播区油松成苗率79.9%。商洛飞播造林第一年就取得了成功,后逐年扩大至7个县(区),持续至今。

榆林沙区从1974年开始飞播试验,连续实施8年,共开展12个专题研究,解决了植物种选择、播种期选择、种子大粒化处理等问题,飞播有苗保存率单播为24.4%、混播为54.5%,飞播治沙取得了成功。1983年至1986年又进行了4年的扩大试验,主要解决植物种配置、花棒大粒化工艺和降低播量等问题。这一时期播后保存率达54%—83%,榆林飞播治沙技术成果先后推广到内蒙古、宁夏等地。

从1987年开始,榆林飞播治沙综合技术正式用于大面积生产,使75.2%的流动沙地变成固定沙地,24.8%的流动沙地变成半固定沙地,有效阻止了流沙南移。如今,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飞播造林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三片区是延安黄土丘陵区。1975年在吴旗县(今吴起县)和宜川县设立了两个试验点,进行了人工地面撒播试验。1976年在总结地面撒播经验的基础上,开始飞机播种,当年沙打旺出苗率70%,柠条出苗率50%,油松、侧柏混播出苗率49%。

经过10年不断扩大试验,陕西在秦巴山区、黄土高原丘陵区和毛乌素沙地飞播造林均取得成功。1980年,陕西飞播造林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大面积推广阶段为1980年至1999年。除榆林、延安、汉中、安康、商洛继续扩大飞播面积外,其他市、县也相继开始飞播造林。10个地市飞播造林面积2381万亩,每年平均飞播造林119万亩,并建成许多集中连片的飞播林基地。

工程建设阶段为2000年至今。2000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飞播资金从此全部由国家安排,陕西飞播造林项目被列入重点生态建设工程。20多年来,陕西飞播造林面积达2129万亩。在这一阶段,陕西先后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飞播造林管理办法,完善了飞播造林标准体系,全面推广了飞播造林实用技术,使全省飞播造林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

荒山换绿装

2022年,陕西飞播任务为36.5万亩,其中陕北地区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区13.5万亩、渭北固沟保塬治理区5.5万亩、秦岭中段(南麓)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治理区17.5万亩。

经过65年的大面积飞播造林,三秦大地处处换绿装。截至2021年,陕西已在10个市83个县(区)完成飞播造林作业4493万亩,有效面积3934万亩,成苗、成林1700余万亩,成效面积率超过40%。其中,连片成林万亩以上的210多片、10万亩以上的15片,商洛市流岭山系成林达110万亩,是我国北方集中连片成林面积最大的飞播林区。

陕西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陕西飞播造林具有以下特点成效:

——加快荒山(沙)绿化步伐。飞播造林不受地形限制,不少无法通过人工植苗造林的地方,通过飞播造林,在很短时间内就可实现绿化。千万亩飞播林可使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3个百分点,商洛、安康、汉中飞播造林保存面积可分别提高当地森林覆盖率9个百分点。

——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生态效益。大面积飞播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效益。汉江、嘉陵江和丹江源头地区的大面积飞播林基地,对三江源头生态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在榆林沙区,飞播治沙保存的400万亩防风固沙林地,有效控制了流沙南移。

——促进群众致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集中连片的飞播林基地逐渐成为森林旅游、林产品加工、林下种养的重要基地。

宁强县红石梁飞播区建立了森林公园;黄龙县介头庙播区与风力发电机组配合建成休闲景观区;商洛丹凤寺坪正在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为森林观光旅游作准备……此外,通过抚育飞播林,为当地林农提供了数百万立方米的椽材、食用菌用材和薪材。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飞播规划设计体系。目前,全省有省、市、县级飞播站18个,飞播机场12座。飞播造林累计取得科研成果20多项,形成了集造、封、管、补于一体的造林模式。

“陕西经验”走上青藏高原

2020年6月,西藏自治区开展首次直升机飞播造林(种草)试验,完成飞播造林(种草)21.8万亩,涉及拉萨市、山南市2市5县(区),设计9个播区,经过监测,飞播造林(种草)试验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对西藏飞播造林的调研设计及施工进行了全程技术指导。“西藏地广人稀,传统人工造林效率较低。我们针对西藏的自然立地条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发现具备飞播造林(种草)的基本条件。”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正高级工程师魏如凯介绍,西藏飞播造林(种草)播区分为土石山地阳坡立地、土石山地阴坡立地、河滩流动沙地立地和山坡流动沙地立地4个类型,模拟天然下种更新的造林方法进行飞播试验。

2021年,西藏飞播造林(种草)面积66.48万亩,涉及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4市9县(区),设计25个播区;2022年,西藏飞播造林(种草)任务面积95万亩,涉及拉萨、山南、日喀则3市9县(区),设计67个播区,播撒种子470余吨。

近3年来,西藏飞播造林(种草)面积逐年扩大,飞播造林“陕西经验”推动了西藏林业工程造林向机械化、现代化迈进,将有力提升雪域高原造林绿化能力。(赵侠)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