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呼中林业局党委积极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组织开展“兴安之巅铸党魂,呼玛河源争先锋”主题实践活动,以实现“融合共进再提升,精细管理促发展 ”为工作目标,全力提升林业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政治领航,优化管理质效。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把室内学习拓展到生产一线,把学习会场搬到城镇周边林缘地带实地研讨,通过负重灭火机急行拉练体验式学习、调研,避免了学习形式化,保证了学习实效。加强队伍建设,凝聚奋进力量。召开党员向导员座谈会,林场书记为第一向导员。加强典型培养,打造“开路先锋”“追雷先锋”“瞭望先锋”。将优秀干部调整到林场党委班子任职,将群众满意度高的年轻干部选拔进领导班子,同时选派7名90后年轻干部深入森调一线、机关科室和上级挂职锻炼,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同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议,编撰并印制《法律常识宣传册》2000余册,在节假日和任职前等重要节点和“四风”容易反弹之时,进行警示谈话,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全局上下形成了干事创业、上下一心、共谋发展的优良政治环境。
坚持融合切入,提升管理效能。围绕改革管理推进融合。为减少管理层次,局机关人数控制在200人以内,林场机关管理岗位设置7个股室,11职以内。基层林场取消了原有机构,仅设置扑火大队和管护大队两个机构。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职工能动性,施工项目最大限度减少外委施工,节约维修成本,缩减93个管理编制,节约资金27.9万元,实现了降本增效的工作目标。林业局党委着眼推动真融实合,重点健全完善了责任传导机制。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清单,构建党建业务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同时,实施“四强”党支部建设提质升级工程,印发《呼中林业局关于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把围绕中心发挥作用作为示范点创建的重要评价标准。针对林业局15个直属基层党组织实行处级领导、党委组织部干部同时包保督办制度,深入所督办基层党组织指导工作,规范工作职能和流程。制定制度54项,实行挂图作战,从机制上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做实绩效考核强化融合。党建考核指挥棒作用对“往哪融、怎么融”有着至关重要牵引效能。着眼真考、考实、考准,制定并实施《呼中林业局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建立按岗定酬、绩效挂钩、多劳多得的考核分配机制,对全局在编在岗的计时职工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将绩效工资分基础性绩效工资、创收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三部分,职工个人绩效考核得分由基础分、加分、扣分三项确定。通过实施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进取性和主动性,激励职工爱岗敬业,主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扎实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坚持党建结对,强化共建共享。林业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赓续红色血脉,健全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提高”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先后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防火司党支部,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工会、企业管理处、林地保护处党支部开展党建结对共建,借力党建联建,助推业务发展,优化林业区域资源和党建资源,构筑上下相通、左右联动的党建工作新模式,与塔河林业局共同构建呼玛河上游党建联合体,将双方党建互促互助的政治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力打造“中国我最冷、大兴安岭我最高”品牌,中国最冷林场积极与呼中气象局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共同谋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思路,依托气象数据信息寻找施业区“最冷点”、规划极寒体验游等系列活动,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助推全域经济发展,形成以“组织共建、发展共谋、资源共享、经济共赢、困难共帮”为原则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坚持职工为本,提升幸福指数。呼中林业局党委始终把提高职工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免费为全体职工进行体检,为131名女职工进行“两癌”筛查,为职工进行森林脑炎疫苗、新冠疫苗接种,聘请心理咨询师为职工群众心理疏导,保障职工的身心健康。开展“关爱防火瞭望员”活动,对林场专业森林消防队营房和3处瞭望塔、11座管护站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全面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驻防职工幸福指数大幅提升。林业局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调增至每月1450元。拓宽增收渠道,致富职工群众。动员职工参与森林抚育和偃松林综合培育工作,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森调队开辟“第二战场”创收,实现人均增收8500元;建立呼中林业局“网络直播工作室”,共培养网红36名,实现年人均增收4800元,职工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王春梅 郭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