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动态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丨福建林改20年,只此青绿万重山

2022-06-28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这是一场“从山下转向山上”的改革,被誉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

这是一场久久为功、接力奋斗的改革,20年间,不断破题,持续深化。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福建开启了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先声,成就了绿水青山,富裕了万千林农。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1999年,李永兴回到老家武平县万安乡(今万安镇)捷文村当村支书。此时的捷文村,饱受林木乱砍滥伐之苦。

“家里要用钱,就上山砍几棵,卖给木材厂,树长不到碗口粗就被砍掉了。”李永兴说,有一年,森林公安在村里抓了10个盗伐者,7个被判了刑,“差点成了‘寡妇村’。”

盗伐的根源在于,村民普遍认为“山是公家的”。

我国集体林长期实行统一经营。改革开放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巨大成功,但山林改革却推开不易。

当时,山林名义上人人有份,但没人知道具体哪片林子是自己的,由此出现了“五难”——乱砍滥伐难制止、林火扑救难动员、造林育林难投入、林业产业难发展、望着青山难收益。

“要是群众自己有山,就像爱护自己的菜园子,谁还敢乱砍?”李永兴朴素的想法,正是许多林农的心声。

早在1998年三明市开展的集体林经营体制改革探索中,永安市洪田镇洪田村便进行了一场变革。

1998年5月到9月,村里召开了20多次村两委和村民小组会议,最后决定分山到户,并定出了一套“均山、均权、均利”办法——按人口均分,每人分得山地6.2亩,鼓励联户经营,将山林平均划为3片,共形成16个经营组。

这场自发的变革,让洪田村成为“中国林改小岗村”。同样具有改革精神的武平,也蓄势待发。

2000年,原国家林业局组织换发全国统一样式的林权证。次年,武平被确定为全省换证试点之一。刚刚摘掉国定贫困县“帽子”的武平,探索分山到户。

“山要平均分,山要群众自己分。”作为试点村,捷文村很快拿出了方案:户户都要分,期限50年;按山林肥瘦程度分4个等级,搭配着分。

2001年12月30日,村民李桂林领到了第一本新式林权证,上面清清楚楚标注着:林地所有权归捷文村委员,林地使用权、森林或林木所有权、森林或林木使用权归李桂林所有。捷文村,由此成为“全国林改策源地”。

2002年4月,武平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深化集体林地林木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拉开了全县林改的序幕。这个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山区县,由此成为“全国林改第一县”。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来到武平调研时,为林改一锤定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林改的方向是对的,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2003年4月,福建总结武平等地经验,出台《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3年后,全省基本完成明晰产权主体改革,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2008年,全国集体林权改革全面启动,全面吸纳了福建的经验和做法。

激活连串配套改革

20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嘱托,先后下发9份推进林改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主体改革向配套改革、巩固提升、全面深化等阶段进发。

——钱从哪里来?

青山变金山,绿树变活钱,资源变资产。

2004年,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展林权抵押贷款,2006年又率先开展林业小额贴息贷款试点工作,推出多款产品,与不同树种、树龄精准匹配。2019年,福建总结推广“闽林通”系列普惠林业金融产品,至目前,累计发放贷款超百亿元。

此外,福建还构建起了资产评估、森林保险、林权监管、快速处置、收储兜底“五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全省森林保险参保率超过90%,成立林权收储机构50家,累计担保金额近20亿元。

——树要怎么砍?

林木采伐,是林农的主要收入来源。福建不断推进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放宽采伐年龄、面积等限制,简化采伐审批程序,落实林木处置权和收益权。

去年,三明市出台《三明市告知承诺制林木采伐管理办法》。新政下,集体人工商品林中的杉木和马尾松主伐年龄,分别下降5年和10年。对于小面积的采伐,林农不用再提交专业性较强的伐区调查设计材料,只需凭借林权证明,签署采伐承诺书,即可申办林木采伐许可证。

——单家独户怎么办?

林改分山到户后,林权分散化,经营碎片化。只有联合是出路。

为此,福建鼓励林权适度流转,引导林农合作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股份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培育近万家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经营面积近1600万亩。

联合经营,国有林场担当“领头雁”。沙县首创“股权共有、经营共管、资本共盈、收益共享”的“四共一体”合作模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此基础上,当地又推出“林票”,将村民在联营山场中的股权价值量化。

林改20年,绿了山头,红了生活。

20年间,全省累计植树造林394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6.8%,净增6.28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从3.65亿立方米提高到7.29亿立方米。

20年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从635.9亿元增长到7021亿元,增长11倍。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省56个集体林业重点县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万元,其中涉林收入占比达26.3%。

不砍树也致富

在深化林改过程中,福建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更多路径。

为破解生态保护与林农增收矛盾,福建在生态补偿上下功夫: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从2002年的每年每亩1.35元,提高到23元;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提到每年每亩23元;2015年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共完成赎买等改革试点43.7万亩……

林改是奔着致富去的,光靠生态补偿显然还不够。福建的策略是“不砍树也致富”。

卖林下产品:2014年起,福建累计安排5.3亿元,扶持推动林药、林菌、林蜂等林下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实现了“不砍树也致富”的目标。2021年,全省林下经济利用面积达3256万亩,产值达736亿元。

卖风景:以实施“百城千村”“百园千道”“百区千带”等三个百千生态产品共享工程、国有林场“一场一景”和森林康养小镇、康养基地、森林步道等森林旅游产品建设为抓手,积极引导群众发展森林旅游产业。 2021年森林旅游产业总产值达881.1亿元。

卖空气:早在2016年福建碳市场启动时,福建林业碳汇便被列为三大标的物之一。多年来,福建不断创新碳汇产品与交易形态。截至目前,全省林业碳汇累计成交350.8万吨,成交额5168.8万元。

对于福建林改,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寄予期望。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福建林改取得的成绩,要求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更好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在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上取得更大成绩。

2018年,捷文村群众收到有关方面转达的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希望大家继续埋头苦干,保护好绿水青山,发展好林下经济、乡村旅游,把村庄建设得更加美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去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明考察时说:“要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我们将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接续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提出的林业八大工程。”省林业局局长王智桢说,福建将继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起点深化林业改革,高标准提升森林质量,高要求强化生态保护,高效益发展富民林业,高品位弘扬生态文化,高水平建设智慧林业,高层次推进闽台融合,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张辉 傅凯峰 黄海)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