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动态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丨江西赣州:筑牢生态屏障 加快绿色崛起

2022-08-12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仲夏时节的江西赣州,峰峦叠翠,山清水秀。

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赣州市将“建设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确定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10年来,赣州市全力提升森林质量,发展生态产业,厚植生态底色,为筑牢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积极贡献赣州智慧和力量。

惠林红利充分释放

10年来,赣州市积极争取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政策红利,推动国家支持惠林政策在赣南优先试点,林业项目资金在赣南优先落实,特色产业在赣南重点实施,生态林业、民生林业项目在赣南重点倾斜。

在政策支持方面,国家林草局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将赣州市低质低效林改造纳入森林资源培育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设立退化林修复项目支持赣州市低改工作,先后批复建设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全国首批森林旅游示范市等,将南康认定为国际进口木材贸易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国家进口松木板材利用试点县。在国家林草局支持下,赣州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获评2020年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大余县获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县,崇义县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被列为全国森林经营试点单位,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

在项目资金方面,国家林草局将赣州市17个县(市、区)纳入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范围,先后批复实施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等一批重大林业项目。自2016年起,国家林草局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资金,连续安排10年,支持赣州市低质低效林改造,目前已安排资金6亿元;安排赣州市国有林场改革专项资金5.9亿元,支持赣州市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任务;新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公益性岗位12147个。10年来,中央和省级支持赣州市林业发展的资金累计近115亿元,为推进赣南林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注入了强劲动力。

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赣州加强中幼龄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为改变全市森林质量效益不高的现状,2014年赣州在全省率先探索启动低质低效林改造试点工作。2016年起全面实施10年1000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530余万亩。据统计测算,全市低质低效林改造项目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达115.95亿元。通过改造,林分树种结构趋于合理,森林防灾控灾能力大幅增强,森林质量、生态功能明显提高,赣州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绿色活力。

10年来,围绕筑牢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赣州市坚持城乡造林绿化一体化,扎实推进长(珠)防林、退化林修复、退耕还林、木材储备林等一系列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培育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累计完成国家重点防护林项目建设面积294.8万亩,全市活立木蓄积量由1.19亿立方米增长到2.01亿立方米,增长率达68.9%。森林覆盖率达76.23%,列江西省设区市之首。

山绿民富成效显著

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思路,充分利用赣州市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油茶、毛竹、森林药材、森林旅游等林业特色产业,走出了兴林富民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突出抓好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建设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为着力点,实施低产油茶林改造提升三年行动,组建赣南茶油高品质联盟,推进油茶产业提质增效。全市油茶林面积突破306万亩,其中高产油茶林141万亩,油茶精深加工企业12家,全市年产茶油4.8万吨,油茶产业综合产值120亿元,安排中央财政苏区振兴专项扶持油茶产业发展资金4亿元,累计争取上级油茶产业发展项目资金8亿多元,带动社会资金约50亿元投入油茶产业发展,累计辐射带动贫困户5.89万户21万余人脱贫致富。“赣南茶油”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连续4年荣登“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百强榜”。

统筹推进森林药材、毛竹等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累计发展林下经济1400余万亩,逐步形成了“一县一品”或“一县多品”的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建成森林康养林60万亩,森林康养步道160余公里,各类森林康养基地33个。积极扶持家具产业发展,争取国家林草局连续8年在南康举办中国(赣州)家具产业博览会,促进产业全面提档升级。南康家具实现“买全球,卖全球”,集群产值由百亿元到千亿元,2021年总产值达2270亿元,成为全国林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典范。

资源保护持续加强

10年来,赣州市严格落实公益林管护责任制,不断规范和加强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管理,全市1507万亩公益林和940万亩天保林得到有效保护。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创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1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20处、省级以上森林公园31处、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9处、省级以上地质公园4处。持续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探索“五个一”工作机制,形成了松材线虫病防控与林政管理、造林绿化、稽查执法相衔接的联动机制。

扎实推进森林防火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探索鲜花换祭品等方式,倡导文明祭祀;强化野外火源管控,推进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和野外违规用火专项治理行动,充分发挥林长制“两长两员”作用,严格落实护林员网格化管理责任,推动森林火灾发生率和受害率双下降。同时,深入开展护绿提质、绿盾行动、森林督查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市森林资源管理秩序得到明显好转。

林业改革不断深化

以建设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为契机,不断深化林业改革,林业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积极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林权流转服务体系、全市共成立149个乡(镇)级和458个村级林权流转服务窗口,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1659个。完成国有林场主体改革,将全市原有国有林场116个整合重组为48个,崇义县完善民营林场培育政策案例入选国家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信丰县金盆山林场获评全国十佳林场、林场事迹被评为全国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先进事迹。

推动建立健全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两山价值转换平台”“湿地资源运营中心”试点建设,累计发放贷款14.2亿元。

推动林长制改革走深做实,创新推行林长制工作“队伍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各级林长责任区域目标任务清单、森林资源清单、重点问题清单、工作提示单和督办函的“四单一函”“林长+检察长”等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制定《县乡村林长制工作办法(试行)》,探索开展林长制重点管理乡镇综合评价工作,完善“两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体系。全市设立各级林长5.5万余人,整合组建专职护林员队伍8511人,各地均建立林长制巡护系统和“林长通”App,实现了森林资源网格化、智慧化管理全覆盖。(霍兴华 钟南清 黄泽锋)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