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动态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秭归路径

2022-09-14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三峡工程坝上库首县秭归通过保护修复生态,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实现金山银山价值,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图为秭归木鱼岛天问公园与三峡大坝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一头是良好生态,一头是财富梦想。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将生态产品所蕴含的内在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必须找到“两山”转化的关键路径:找不到,守着“金饭碗”,可能过着穷日子;找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三峡工程坝上库首县——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通过保护修复三峡库区生态,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实现金山银山“价值”,走出了一条“植被恢复—植被恢复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景观化—景观产业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特色鲜明的秭归路径。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后劲更足

秭归县是屈原故里,著名的中国脐橙之乡,地处川鄂咽喉、长江“三峡门户”西陵峡两岸,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三峡库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独特的生态区位和“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地貌,决定了秭归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20世纪90年代前,秭归县生态环境恶劣,是个国家级贫困县,森林覆盖率不到24%,森林蓄积量不足100万立方米,人地矛盾突出,耕作方式不合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408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达3150吨/年/平方公里。

秭归脐橙漫山遍野 王罡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上马,秭归县依托国家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及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大三峡库区生态保护修复及小流域治理力度,采取库岸工程治理、岸线植绿复绿、发展林果业等措施,改革坡地耕作方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生态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峡库区呈现一幅绿水青山画卷,森林蓄积量达到95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77.57%,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土壤侵蚀模数大幅下降,平均每年少向长江排放泥沙46万吨。

作为林草科研国家队,中国林科院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和三峡库区森林植被恢复与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湖北秭归是原国家林业局的退耕还林示范点,并由中国林科院于2005年设立了长江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重点开展了“坡面-小流域-县域-区域”的植被恢复、生态系统综合管理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研究。该站对秭归县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木竹及非林木产品供给(不含脐橙等经济林产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服务功能价值量监测评估结果显示,2019年秭归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80.2亿元,相当于秭归县当年GDP164.5亿元的109.5%。

长期在秭归定位观测站从事研究和监测工作的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副研究员曾立雄说,保护修复生态,也是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增值自然资本和金山银山含金量的过程。秭归生态质量持续向好、生态优势巩固提升,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为绿色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秭归县林业局局长鲁邦群说,作为全国退耕还林工程科技示范点,秭归凭借独特的气候、环境条件,结合山多地少的特点,致力发展脐橙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核桃、茶叶产业,指导退耕农户在林下套种贝母、柴胡、白术、阳荷等中药材,拓宽发展空间,实现林下多时期、多层次经营,脐橙、核桃、茶叶、板栗、中药材等基地相继建成,一批林业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格局和“农户+基地+公司+市场”的经营模式。

目前,秭归县已建成高效经济林基地82.1万亩,其中脐橙40万亩、核桃22.3万亩、茶叶11.8万亩、板栗3万亩、小水果和中药材5万亩,全县人均经济林2.3亩,海拔700米以下山地实现了林果叶全覆盖,三大主导产业年产值已突破百亿元,人均增收1.3万元以上。全县脐橙产业亿元村达5个,超过5000万元的村14个,创建了秭归脐橙、秭归桃叶橙、秭归夏橙、九畹丝绵茶、秭归核桃5个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秭归脐橙、屈姑食品、九畹丝绵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库区农民稳定增收的“黄金果”“黄金叶”。

秭归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释放金山银山红利,科学合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源源不断向社会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呈现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新格局。

流域生态效益监测点 曾立雄摄

路径打通,绿色产业链条更长

中国林科院副院长肖文发率领研究团队除了长期做三峡库区森林植被恢复和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监测,还对秭归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典型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提供科技支撑服务。

肖文发说,秭归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实践,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他们按照“植被恢复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景观化—景观产业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发展路径,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

植被恢复产业化路径。秭归坚持把植被恢复与培植后续产业有机结合,将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发展相关联,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之初,秭归就在中国林科院专家团队的帮助下,对林种选择进行了超前谋划和布局,根据山区海拔及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等特点,因地制宜科学优化绿色生产和生态空间,构建“山下生态景观林带,山中生态经济林带,山上生态公益林带”的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并重点将柑橘、核桃、茶叶、三木药材等列为生态经济兼用林,形成独具特色的“三带”绿色产业,即低山脐橙带,中山茶叶、板栗带,高山核桃、林下中药材带,为后续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生态化路径。秭归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坚持绿色、有机、无污染、资源利用生态化等原则,大力发展生态种植业、生态养殖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加工业,通过奖补政策支持种养大户及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生态农业转型发展,积极推广生物篱保土及板栗、核桃、茶叶绿色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屈姑国际农业集团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实现资源利用生态化,对脐橙实现了“从花到果、从皮到渣、吃干榨尽”的“零废弃”综合利用,推出了“脐橙酒、脐橙醋、脐橙酱、脐橙精油、脐橙茶、脐橙饼、脐橙粽、脐橙饮料”等100多个精深加工品种系列,年产值逾5亿元。

生态景观化路径。秭归县注重因地制宜选择配置树种,将景观设计融入生态恢复过程中,考虑树木形状、枝叶颜色、花果实形态与颜色、芬芳气息等多方面因素,不同的乔木、灌木、草本搭配或者不同季相树种进行科学搭配,坚持美化与绿化效应结合、生态效应与功能性结合。近年来,秭归县以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为契机,重点建设徐家冲港湾、木鱼岛、天问公园、望江公园景观节点,形成屈原故里至三峡翻坝物流园滨江景观带,与三峡大坝、高峡平湖融为一体,成为市民亲绿胜地和网红打卡地。

景观产业化路径。秭归从全域整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建设,对泗溪、九畹溪等景区和部分村庄实施退耕还林,打造三峡竹海、九畹溪景区、茅坪万亩茶园、杨林桥核桃长廊、秭归脐橙四季采摘游等一批景观节点和特色乡村。2019年修建芝茅公路,连接三峡竹海、屈原故里等景点景区,沿途建设步游道、观景平台、露营基地、旅游综合服务区、文化墙、各种驿站,提供停车、住宿、加油、餐饮、科考服务。公路沿线农民连片发展茶叶、核桃、猕猴桃、柿子、蔬菜等经济作物,高品质建设农家乐等旅游服务业,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秭归县以湖北省“两山”转化试点建设县为契机,以原有生态产业基础为抓手,延伸产业上下游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通“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全域产业链,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重点推进“生态+旅游+体验+文化”融合发展,建设了脐橙文旅小镇、茶博园等重点项目,依托屈原故里和三峡大坝,以及“屈原文化”“峡江文化”“脐橙文化”“森林文化”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资源禀赋,推动旅游产品以观光为主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森林康养、体验田园野趣为一体的复合型转化。

秭归九畹丝绵茶基地

机制创新,绿色财富增长更快

绿水青山,既是秭归最核心的战略资源,也是秭归引以为傲的优势资本,更是秭归快速增长的绿色财富。

秭归县委书记杨勇说,确保一库清水向东流,是一项重大政治责任,要站好守护三峡生态屏障的“秭归岗哨”,统筹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抓实“两山”示范县建设,积极探索“两山”更高形态的价值转化。

近年来,秭归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核心,着力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形成了具有秭归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

建立长效机制,构建“两山”转化保障体系。一方面,秭归深入推进县、乡、村三级林长制,创新“林长+两长八员”管林护林机制,推动各级林长履职尽责,加强森林资源管理,逐步构建以自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不动摇,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建立林业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涉林案件植被恢复机制;另一方面,深化“两山”转化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2020年12月秭归成为湖北省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试点县建设单位后,县里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两山”试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出台《秭归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具有秭归特色的“经济林果利用型”的转化模式,建立“两山”转化的目标体系和考核与奖惩办法,形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组织保障和动力机制。近年来,秭归县财政每年设立专门预算3000万元,建立柑橘、核桃、茶叶产业发展基金,每年整合配套项目资金3亿元以上,做强脐橙、茶叶产业,做优核桃、小水果、中药材产业,着力开发林下经济,合力推进“两山”试点。

重视科技创新,为“两山”转化提供科技支撑。秭归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智力转化形成发展动力,突破技术瓶颈,提升生态产品质量与效益。一是重视高端智力引进,主动对接中国林科院、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省林科院等高级智库专家,在林特产品栽培管理、品种创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肥料农药减量增效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实用技术成果并推广应用,实现了一年四季鲜橙不断;二是重视培养乡土专家,建立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队伍和服务网络,大力开展核桃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打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重视科技兴林,围绕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两大重点,开展科技攻关、科技示范、科技推广和科技人才培养,形成了“两山”转化源源不断的科技推动力。

培育市场主体,打通“两山”转化关键节点。秭归以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和提质增效为着力点,大力推进脐橙、核桃、茶叶标准化建设,推动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的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同时,启动林业资产评估、森林资源交易平台建设,通过发挥秭归屈姑国际农业集团、秭归九畹丝绵茶业有限公司等农林龙头企业和湖北鑫勇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秭归樱桃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秭归县康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农民组织化、专业化程度,让小农户融入产业链,充分享有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全链条的增值收益,支持鼓励新型市场主体通过转包、租赁、入股等土地流转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拓展脐橙、核桃、茶叶等销售市场,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和线下线上销售平台,支持和引导市场主体与农产品交易市场、大型超市、知名电商平台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营销关系。

秭归脐橙与生态旅游是秭归的金字招牌,也是秭归绿色财富增值大户。2021年,疫情严重影响之下,秭归生态旅游产业实现总收入80亿元,秭归脐橙综合产值达100亿元。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探索与创新,让秭归蕴藏在“绿水青山”的价值不断提升、外溢,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和绿色财富。这是“两山”理念在秭归的生动实践,也是秭归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丰厚回报。(刘慎元 马德举)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