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美丽中国相册 > 主图区

塞罕坝,奋斗者的杰作

2021-01-10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一代代奋斗者把荒原绘成丹青,替塞罕坝披上美丽盛装。孙阁摄 

  

很久很久以前,塞罕坝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曾是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治二年(1863年)开围放垦后,森林遭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塞罕坝退变成了荒原沙地。

1962年,为改善当地自然环境,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建设首都北部的生态屏障,林业部决定建立塞罕坝林场。

 

这是康熙秋狩图。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57年来,塞罕坝林场几代人战胜了高寒、大风、沙化、干旱,改变了风沙蔽日、草木稀疏、人烟稀少的荒凉景象,艰苦创业、接续奋斗,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创造了“沙地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轰轰烈烈展开机械化造林。怀凤鸣摄 

林业技术人员调查落叶松球果生长情况。季曾摄

 

塞罕坝人在这片荒原上建成了百万亩林海,栽下的树一米一株可以绕赤道12圈,从“一棵树”到世界最大的人工林海,每棵树的年轮都见证了塞罕坝的成长,写满了塞罕坝人的创业故事,记载着生态建设的进程。

塞罕坝林场现为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直属的大型国有林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森林覆盖率80%。

 

塞罕坝的茫茫林海铭记着奋斗者的汗水。孙阁摄

 

今天的塞罕坝,与建场初期相比,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12万亩,林木蓄积量由建场前的33万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百万亩森林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每年涵养水源2.74亿立方米,固定二氧化碳81.41万吨,释放氧气57.06万吨;与建场初期相比,塞罕坝无霜期由52天增加至64天,年均无霜期增加14天,在华北地区降水量普遍减少的情况下,当地降水量反而增加100多毫米,大风日数减少28天,成为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林海之秋色彩斑斓。孙阁摄

 

如今,这里是华北地区最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区。浩瀚林海,无边草原,清澈溪流,遍野鲜花,珍稀禽兽,蓝天白云,浓郁的满蒙民族风情,构成了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夏季旅游、度假、避暑,观云海、日出、彩虹、日落余晖,秋季摄影、写生,赏白桦、红叶,冬季狩猎、滑雪,看雾凇、冰花,四季风景如画,被赞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摄影家的天堂”。

 

 塞罕坝林场七星湖湿地。孙阁摄
 

塞罕坝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物种资源,使其成为珍贵、天然的动植物物种基因库。据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塞罕坝林场森林资产总价值达到206亿元,每年提供超过142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孙阁)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