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 要闻

森调队的故事(上)

2021-02-05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森调队是森林调查设计队的简称,现在国家级和省级森调队一般称为“设计院”“规划院”或“监测中心”,市、县级称“规划院”“服务中心”或“技术中心”的为多。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设立森调队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查清森林资源,现在主要是承担相应的林草资源监测与调查、林草工程项目咨询等任务,为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以下简称华东院)是最早成立的国家级林业调查设计队伍之一,至今近70年,本文选取华东院在历史上发生的一些真实故事,以飨读者。

华东院的前身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大量木材和林产品,国家着手开发国有原始林区。开发建设国有原始林区,首先要摸清家底,建立森林调查队伍,开展森林资源调查显得尤为迫切。

1950年初,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全国林业工作的指示》精神,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决定组建林野调查队,并责成农林部林政局在原辽东省沈阳市开始建队的筹备工作。1950年3月和8月,林政局委托沈阳农学院举办两期森林调查干部训练班(简称林训班),目的是为建队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员。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沈阳农学院并入在哈尔滨的东北农学院,林训班也转由东北农学院举办。林训班学员主要来自东北地区和京津地区初中以上文化的学生、社会青年和一部分在职人员,共360余人。林训班开设的课程除了政治、数学等基础课外,还开设了测量学、测树学、树木学、森林调查学等专业课。在完成理论学习之后,第一期学员于1950年10月至12月到黑龙江带岭林区实习。在此期间,林政局成立了林野调查科,任命宋文中为调查科长,张立勋为大队长,高宪斌为技术负责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林野调查队顺利完成了从思想上、人力上和组织上的各项筹备工作。1950年12月第一期林训班108名学员毕业全部加入调查队,以此为标志,宣告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林政局林野调查队诞生,队址设在沈阳市北陵附近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院内。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林政局林野调查队在行政上归属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林政局领导。这就是华东院的前身。

林野调查队的成立,揭开了中国林业发展史的新篇章,标志着中国没有自己的森林调查专业队伍的历史从此结束。1951年7月,第二期林训班学员毕业全部充实到调查队,人员增至360余人,从而扩大了森林调查队伍,增强了专业技术力量。


1956年,小兴安岭森调队员调查出工前合影。 毛爱莲供图


初涉森调工作

1951年3月,林野调查队刚刚建立不久,就组成2个中队,由章荷生任黑龙江中队长,王剑任吉林中队长,首次开赴东北西部开展农田防护林带勘测设计工作。经过约半年的内外业工作,编制完成了《营造东北西部农田防护林带计划》。随后,林野调查队又组成6个中队,由张立勋、宋文中担任大队长,杨润时担任业务总负责人,王震三、曲辰任、郭万玉、王志民、黄扬、张仁英分别担任第一至第六中队中队长,于同年9月进入长白山林区,集中在吉林省安图县,开始对长白山原始林区进行大规模的森林经理调查,直至次年1月,全体人员回到沈阳驻地。

长白山原始林区森林经理调查持续到1952年12月,共完成220多万公顷调查任务,范围包括靖宇、抚松、长白县的全部,临江、安图的大部,辉南、柳河、和龙县的少部分地区,一共区划了13个林管区、55个施业区、808个施业分区、18621个林班。长白山林区森林经理调查成果,为之后编制《长白山森林经理施业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森调工作是非常辛苦的,20世纪50年代更为艰苦。“没有路,披荆斩棘踏过去;没有人烟,背了干粮走进去……”是最真实的写照。冬天,他们迎着刺骨的寒风和没膝的大雪,常常脚被冻坏,脸被冻伤;夏天,他们脸晒得黑黧黧的,有的被蚊虫、小咬叮得满脸疙瘩;他们还得经受可能迷路和野兽袭击的危险。他们克服了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去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成立女子调查组

1952年春,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决定将林野调查队与原辽东省林业调查队合并,建立林野调查总队。随着各部门机构人员逐步增加,原驻地已经显得很拥挤,上级决定同年底将队伍迁至辽宁省营口市。此时,总队下设7个中队和1个女子调查组。值得称颂的是,女子调查组的成立当时在全国尚属首次,从此便有了女性从事野外森林调查工作的先例。

森调队成立初期只有极少数年轻的女同志,她们主要是在队部从事内业统计、制图、后勤管理等工作。可是,这些姑娘偏偏不听,非得要去大森林里闯一闯,要和男同志一样进山。一开始领导怕她们出事,叫男同志领队,后来她们要求独立活动。于是,领导决定干脆先成立一个专门由女同志组成的调查组。这些从农村、城市招来的年轻姑娘,同男同志一样勇敢。其中还有一个华侨姑娘,初来的时候体质瘦弱,连背包都背不动,仪器都要别人帮她扛,可是,经过几个月的锻炼,她就同男同志一样,背着帐篷、仪器和行装,在大森林里搞调查。她们过独木桥的时候,有的站着不敢走就爬着过,同男同志一样完成了调查任务。后来,这个女子调查组被称为“森调队之花”。

国家级森调队伍的建立

1953年2月,为适应国家林业建设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林业部决定以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林政局林野调查总队为班底,组建两个国家级森林调查队伍,即林业部调查设计局森林调查第一大队和第二大队,这是我国国家级森林调查队伍的最早定名。其中一大队移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就是现在黑龙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的前身。二大队留驻营口,是华东院的最早定名。

1954年1月,林业部决定将二大队更名为林业部调查设计局森林经理第二大队。同年4月,迁址到现辽宁省抚顺市城北原辽东省林校校址,此时,大队下设8个中队,有职工500余人,大队长为关成发,副大队长为梁庭辉、谢根柱。值得一提的是,1954年3月25日至4月14日林业部副部长李范五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二大队编制的《长白山森林经理施业案》审查会,林业部调查设计局局长刘均一作了长白山森林情况与经营措施的报告,林业部部长梁希作了重要讲话。《施业案》经林业部审查批准后实施。长白山林区森林经理调查,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骨干力量,也为我国森林经理事业开辟了一条崭新道路。

1953年3月,全国林业调查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第一次专门研究全国林业调查工作的会议。会议确定了“在国有林区有目的有步骤地大力开展森林经理调查,继续完成森林资源调查……”的方针。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全国林业调查工作得到长足发展,林业调查队伍也迅速扩大。据资料统计,截至1954年底林业部直属调查队有7个,人数达3400余人。

老森调队员的经历

森林调查是一项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于一身的高强度劳动。森调队员常年工作、生活在原始林区,遭遇山洪灾害、野兽袭击、蚊虫叮咬是常有的事。据华东院老职工回忆,1952年林野调查总队在长白山原始林区开展森林经理调查期间,共有7名职工因为被“草爬子”叮咬后感染森林脑炎而死亡。多年后,有职工说,那年是林野调查总队的“多事之秋”。不久前,一位老森调队员还给我讲了撞见黑熊的故事:“那是1953年夏季,我们小队在黑龙江省庆安县欧根河流域开展森林经理调查。一天晌午,我和助手两人正沿着河边的坡地走着,突然传来一阵呼哧呼哧的声音,有动静!我示意助手停下,屏住呼吸,定睛一看,20多米远处一只大黑熊正在扒灌木丛呢,估摸有300多公斤。尽管我们带着步枪,但不到万不得已不敢开枪,我们两人就地趴着。10多分钟后,黑熊朝一片疏林走去,幸亏黑熊没有发现我们,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待黑熊走远后,我们飞快地跑出至少2里地。回到驻地跟队友讲起遭遇,随队的猎手说,眼下正是黑熊发情交配季节,一定要远离,远离,再远离。”

梁希部长来到森调队

林业部领导始终关心森调队员的工作和生活。1954年3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二次)林业调查设计会议,梁希部长作了题为《林业调查工作者当前的责任》的报告。在讲到林业调查设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时指出,林业调查设计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工作,又是林业工作的尖兵,肩负着林业建设的重要任务,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搞好。林业调查设计工作随着林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要明确地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单位里的几位老职工还清晰地记得梁部长来到森调队的事。那是1954年金秋的一天下午,梁希部长专程到二大队抚顺驻地看望职工。他身穿灰色中山装,戴一副黑框眼镜,白发银须、神采奕奕,学者风范十足。当时大队礼堂座无虚席,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梁老站着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他说:“同志们辛苦了!我特地从北京来看望你们,传说中有山神开山祖师,你们森林调查队员是新中国的开山者,你们是开路先锋,是林业尖兵。你们历经了千辛万苦,夏天不怕酷暑,冬天不畏严寒,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你们是新中国的林人,也是新中国的艺人。”铿锵有力、真情实意的演讲,激励着几代森调人奋发向前。(作者毛行元系国家林草局华东院院史办主任)

(未完待续)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