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40年 > 动态

三北工程带动全民植树热

2021-12-17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2021年是全民义务植树40周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43周年。义务植树与三北工程建设在时间、空间、意义、目标上有着紧密的关联。

作为我国第一个林业生态工程,三北工程1978年启动,其建设的初心就是要改变三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现状,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1980年3月,三北防护林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依靠社队集体造林为主,积极发展国营造林,并鼓励社员个人植树的方针。”并强调,“三北地区的工厂、矿山、机关、学校、部队、国营农牧场以及铁路、交通、水利等单位和部门,都应把建设防护林体系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次会议对三北工程建设来说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为全民义务植树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工程启动后,三北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把三北工程作为当地重要的生态建设工程,严格落实工程建设任务。三北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发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投工投劳、承包造林,为三北工程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三北地区各行各业积极参与工程建设,为工程建设提供资金投入和优惠政策。当地驻军和武警官兵在开展营区绿化的同时,也积极参加和支持地方的防护林建设。三北工程真正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各行各业各部门协同共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1979-1985年间,由于国家财力有限,三北工程一期工程规划造林593.33万公顷,人工造林补助标准只有每亩3.6元,中央累计投资只有2.89亿元。补助虽少,但人民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却很高,老百姓生产生活的需要有力地推动了三北工程建设,一期工程群众投工投劳折资达91.3亿元。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推动了一期工程如期完成,完成造林保存面积535万公顷。

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1981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8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一系列政策激发了中国人民植树造林的热情,自此往后的40多年间,亿万人民群众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绿化祖国的行动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绿化美化祖国的大好河山。

三北工程建设之初,“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三北工程启动不久,结合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了承包造林,实行谁造谁有、允许继承转让的政策,使得农民群众的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涌现出石光银、牛玉琴、殷玉珍等一大批治沙英模。统计数据显示,三北工程建设40年群众无偿累计投工投劳折合491亿元。其中,一期工程91.3亿元,二期工程196亿元,三期工程152亿元,四期工程29.8亿元,截至2015年五期工程21.2亿元。三北工程真正做到了为人民造林、靠人民造林。

进入新世纪,群众投工投劳折资呈下降趋势。同时,三北工程造林补助标准大幅提高,各地林业部门开始进行专业队造林和招投标造林,三北工程步入了专业化造林、科学化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道路。在三北工程的带动下,全民义务植树持续不懈地开展,形成了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国土绿化局面。全民义务植树成为工程造林的重要辅助手段,也有力地推进了三北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国土绿化步伐显著加快。

三北工程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1988年,邓小平同志为三北工程题词“绿色长城”。198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三北工程“全球500佳”奖章;2018年,三北工程获得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优秀实践奖。

三北工程锻造了一大批精通业务、敬业献身的工程建设队伍,涌现出一批以王有德、石光银、牛玉琴等为代表的英雄模范人物,铸就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成为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多年的建设过程中,三北工程积极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宣扬工程建设成就,广泛提升了全民生态意识,为持续推进工程建设和全民义务植树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安琪)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