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40年 > 基层动态

郏县:千年古县这样植树造林

2021-03-12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植树造林,让千年古县、一代谋圣张良故里——河南省郏县焕发着别样风采。

近年来,郏县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持之以恒推进“森林郏县”建设,努力实现“绿满郏县、绿秀郏县、绿美郏县、绿富郏县”目标。2017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营造林23.11万亩,县域内乡级以上道路、河渠全线绿化,林木覆盖率由22%提高到37.1%。全县连续4年超额完成年度绿化任务,成功创建河南省首批省级森林城市,先后荣获河南省“省级森林城市建设工作成效突出单位”等称号。

“3+1”全民植树形成合力

近年来,郏县依托“3+1”模式,即县、乡、村三级公益林和县直单位公益林,先后建成公益林基地312个,累计绿化面积3.21万亩,植树380多万株。

在县城北部的眼明泉森林公园,郏县连续两年规划建设县级公益林基地,99个县直单位的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2018年冬到2019年春,建成县级公益林基地一期1000亩,仅35天就完成全部绿化任务,种植彩色树种和观花树种18个共9.5万株。2019年冬到2020年春,规划县级公益林基地二期4000亩,全县110多个企事业单位参与植树,累计完成绿化近5000亩,种植各种树木40多种100余万株,实现公园核心区绿化全覆盖。公园于2020年12月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在建设乡镇公益林过程中,郏县各乡镇采取社会捐助、捐认、捐领等方式,积极建设乡镇公益林基地。广天乡依托独有的知青文化,在知青馆北侧规划知青公益纪念林200亩,广大知青积极认捐、认种,赋予了知青文化新时代的生态内涵。白庙乡将公益林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在马湾新村规划建设乡镇公益林200亩。安良镇建成高标准乡镇公益林30亩。

郏县各行政村充分利用村庄边角地块,建成形式多种多样的特色公益林,形成“村中空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广天乡发挥铁锅企业众多的优势,采取村里出地、企业种树的形式,建成村级公益林11处,实现了村级公益林全覆盖。薛店镇靳窑村积极引导在外经商的“能人”为家乡做贡献,建成“乡贤林”近50亩。安良镇任庄村通过村微信平台发布公益林建设信息,3天收到本村66人捐款3.5万元,种植乡贤林2500株。

县直单位公益林。县绿化办、扶贫办在县直单位中在“送果树进农家”活动中,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至少3棵果树标准,动员县直单位无偿赠送贫困村苗木14万株,价值超过1000万元。县国土局、财政局、住建局等单位主动联系乡镇对接,由乡镇提供土地,单位职工负责绿化,先后建设单位公益林350亩。县发改委筹措资金5万余元,在分包联系的龙头槐村建设公益林20多亩,种植核桃、石榴等1000多棵。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组织500多名组工干部和党员培训班学员建设组工干部和党员公益纪念林200多亩。

郏县义务植树基地 郏县林业局提供

“党建+”释放基层支部植树动力

2017年8月以来,郏县结合推进乡村振兴、改善人居环境等工作,开展为期两年半的拆旧复垦和“双违”整治和“一户一宅”治理,村庄内部和周边拆出土地3.2万亩。郏县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农村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认捐、认种、认领、认管,对连片2亩以下的1.21万亩零星地块进行乡村绿化美化。姚庄乡小张村举行公益林项目发布会,当天就有30多名群众认捐“父亲树”“母亲树”“公仆树”“乡贤树”等216棵,认捐资金20930元。黄道镇黄北村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村妇联“四组一队”志愿者200多人,建设“支部公益林”25亩、“扶贫公益林”15亩。

目前,郏县8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村级公益林,并先后创建全国生态文化村2个、国家级森林乡村14个、省级森林乡村15个、省级森林康养小镇2个。

“郏县样板”展现企业责任担当

郏县北部和西北部,山区面积大,有丰富的石灰岩资源,有水泥厂、石子厂等10多家大型矿山企业。多年来,“重开发、轻治理,只开采、不修复”的发展模式,使企业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当地留下千疮百孔的“生态伤疤”。

2017年以来,郏县坚持把矿山开发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责、专业指导、群众参与”的矿山治理和生态恢复模式,编制《郏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规划》、“一矿一策”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要求所有持证生产的矿山企业对矿区内无条件修复、矿区外延500米无条件生态补偿;矿区面积较少的企业与乡镇政府对接,通过乡村出土地、企业搞绿化形式完成异地造林任务。

2020年10月以来,众合建材公司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在黄道镇完成矿区生态修复和山区异地补偿造林3600亩。中联天广水泥、富宇建材等矿山企业还积极参与郏县眼明泉森林公园的绿化和道路、停车场、卫生间等基础设施建设,捐资捐建资金超过5000万元。

3年来,郏县累计投入资金3.1亿元,对10个矿山开展恢复治理,建立3个矿山生态修复补偿示范区,累计完成矿山生态修复补偿近3万亩,植树450余万棵,形成矿山生态修复的“区内修复、区外补偿”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被国家自然资源部肯定为“郏县矿山生态治理新经验”。2020年1月,郏县获得“全国首届绿色矿山突出贡献奖”。

流转合作多方参与植树实现共赢

2018年以来,郏县深入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通过荒山资源二次流转、合作入股等方式,有效盘活山地资源,加快了绿化步伐。在眼明泉森林公园周边,郏县将已承包的荒山从承包大户手中流转出来,纳入公园范围并开展高标准绿化,先后绿化荒山3000多亩。2020年冬季以来,堂街镇等山区乡镇积极探索“四方合作”绿化模式,即村委会与群众签订协议,由承包户及村组群众免费提供荒山,镇政府平整土地并购买树木,村委会进行种植管护。树木产生经济效益后,承包户、村组群众、村委会、镇政府按照3:3:2:2比例分成。通过“四方合作”绿化模式,郏县在不到1个月时间就出动机械900余台次,平整荒山、造林绿化4500多亩。(记者苑铁军 王辰)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