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2021全国两会 > 代表委员风采

姜成英代表:让油橄榄产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2021-03-04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陇南油橄榄大面积丰收”“陇南油橄榄鲜果产量居全国首位”……当我们听到这些,当我们看到果农卖完油橄榄满脸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时,当我们看到陇南山区的片片橄榄园内橄榄枝上的果实迎风摇曳时,我们不得不提起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姜成英。

2018年姜成英光荣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虽然身份发生了改变,但不变的是为油橄榄产业发展和果农服务的情怀。今年,她又提出“关于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油橄榄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支持经济林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等4条建议,希望有助于促进我国木本油料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油橄榄作为我国引种的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其引种成功有着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产量低且不稳定是制约该树种进一步发展的难题。”姜成英告诉记者,自2004年开始,她和团队全身心投入到油橄榄的科学研究之中,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掌握了油橄榄在全省生态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及开花结果习性,探明了油橄榄在我国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传粉、受精和生殖生物生态特性,以及影响油橄榄结实率的生理机理,填补了我国在该树种研究的空白,为选择适生区及制定栽培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为经济林树种,品种和栽培技术是决定种植效益的关键点。”姜成英和她的团队多年来从良种选育、建园技术到水土肥管理和树体管理,完成了多项科研成果,选育出的“莱星”“鄂植8号”“科拉蒂”3个良种已成为陇南当家品种,从鲜果产量和油的品质上都优于其他品种,在当地政府推行的“优质优价”油橄榄鲜果收购市场中占绝对优势,3个品种推广面积近8万亩。

姜成英表示,把技术推广应用到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科技工作者的最终追求。她研究提出的油橄榄“良种+良法”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推进了油橄榄品种的换代升级,使油橄榄扦插生根率达到90%以上,提高成苗率近20个百分点,生根时间缩短50天-60天,苗木当年达到出圃要求,每株苗木成本降低0.03元,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民的需要就是我工作的主要方向。”这是姜成英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能让技术及时为林农服务,她每到一个乡镇,每做一次培训,总是先将自己的电话号码、邮箱、QQ等联系方式公布于众,利用现代化的交流方式,热心解答群众的每一个问题,保证在第一时间帮助或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她经常冒着酷暑,深入田间地头,免费为农民传授技术,推广油橄榄良种,深受农民好评。同时,她也是甘肃省油橄榄信息平台的在线咨询专家,接受群众电话、在线咨询2000余次。10多年来,姜成英每年下乡时间在100天以上,足迹遍及陇南油橄榄适生区的17个乡镇300多个村,指导建立油橄榄标准化育苗基地110亩、采穗圃300多亩、丰产栽培示范基地3130亩,技术辐射推广3万多亩,使示范区内平均亩产增幅达40%以上,带动农民增收1亿多元。她主笔编著了《油橄榄栽培技术图解》《油橄榄优良品种》等教材,多年直接培训农户累计达5000余人次,间接培训农户人数在2万人次以上。

姜成英连续6年(2010-2015)当选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连续3年(2014-2016)当选甘肃省“三区”科技人才,2020年又当选甘肃省首批科技特派员。

油橄榄产业惠及陇南6个县区44个乡镇343个村40多万群众,适生区1万多户4万多贫困人口通过种植油橄榄实现稳定脱贫。这里面饱含着姜成英和她团队的辛苦和奉献……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油橄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甘肃省油橄榄丰产栽培及产业化技术创新团队”等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平台落户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这些创新平台的建立为提升油橄榄产业创新能力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将更加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记者屠爱群)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