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2021全国两会 > 代表委员风采

郭艳玲代表:建立健全野生牧草基因库

2021-03-10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如何保护好草原植被?持续守护好草原生态?

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草原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郭艳玲长期关注的问题。这些年,郭艳玲多次将草原生态保护的建议带上全国两会,持续为内蒙古生态建设鼓与呼。

自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郭艳玲关注的目光一直聚焦在生态建设、绿色发展上。这和她的专长、职业分不开。担任乌兰察布市草原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的郭艳玲,自1985年参加工作就没有离开过草原站。她熟悉草原、热爱草原。她的两会建议也时刻关注草原生态保护。

2019年,郭艳玲在全国两会提交了“完善草原奖补政策的建议”;2020年全国两会,她又提交了“将内蒙古阴山北麓四子王等五旗县连片风蚀沙化区列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的建议,这些都得到了国家部委的关注和重视。针对“将内蒙古阴山北麓五个旗县列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治理试验区”的建议,国家林草局和全国人大去年10月又派出专员专门来做了调研。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郭艳玲一边做好草原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工作,一边深入草原牧区走访调研,研究内蒙古各地的草原生态保护问题。郭艳玲通过调研发现,草原生态保护的各项政策落实以来,百姓保护草原的意识逐步提高,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得到有效遏制,草原功能正逐步走向正向演替。这让作为人大代表的郭艳玲倍感鼓舞和欣慰。

郭艳玲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看到我提出的生态环境方面的建议得到重视,同时,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的治理措施也在不断地完善。看到这些我特别高兴,这一切也促使我不断地去调研,不断地从基层、从最接地气的田间地头发现一些问题,让我不断地去思考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为我们国家这些政策的实施以及决策提供一些基础的资料。”

身为一名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她的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间地头,只要有机会,她就一边向农牧民宣讲,一边倾听他们的心声。“他们的话语就是最直接的民意。”郭艳玲说,从农牧民的口中,她感受到了群众对党的政策充满肯定,这更坚定了她为民履职的信心。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后,郭艳玲就一直关注着内蒙古的农牧交错带。“农牧交错带由于自然地理情况特殊,导致土地利用状况不好,贫困发生率也比其他地方高。”郭艳玲说,作为一名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民生产生活状况她一直放不下。

针对这个问题,郭艳玲近两年深入内蒙古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的8个旗县,走村入户,发放问卷,与农牧民交谈,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今年,她通过对调研情况的整理形成了一个建议,主题就是“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农牧业生产现状和农牧民生活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建议”。

郭艳玲带到今年全国两会上的另外一个建议与野生牧草相关。她建议加强对野生牧草资源的保护,建立野生牧草基因库。这对于牧草良种的研发和改良牧草品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很多人认为杂草是没用的东西,其实不然,它是一个大的基因库,它关乎我们国家自然资源的丰富度。野生牧草资源情况,对我们国家种子基因库的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我们培育野生蔬菜品种,资源的挖掘也是非常重要的。”郭艳玲说。(记者王江江)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