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程建设 > 国土绿化
白山黑水下的北大仓 ——三北工程纪实
内容来源: 2022-11-04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http://www.forestry.gov.cn/sbj.html

 

曾几何时,在吉林西部有这样一个生态环境极奇脆弱的城市,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没落,在这个下5个县(市、区)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进入了死寂的寒冬1978年三北工程正式启动,仿佛一颗开启生命的火种划破苍穹落入这片寂静的大地为了彻底改变老少边穷的状态,彻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白城市林业局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积极协调,认真研究,主动申请,全市5个县(市、区)全部纳入三北工程。林业部门充分发挥规划、指导和参谋助手作用,同广大干部群众一道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抗风沙、治盐碱、治山治水,绿化美化家园,同恶劣的生态环境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2010年以来,白城创造性开展了“万人万亩植树造林日”活动,全市义务植树达3871万株,造林绿化329.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0.38%提高到12.63%,森林蓄积量从1000万立方米提高到1617万立方米。 “三北”工程、流域治理、沙化土地治理、林地清收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取得可喜进展,重点防护林、重要通道绿化逐渐成方成网、成廊成线,全市初步形成了带、片、网,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框架,荒漠化土地面积由过去的1597.5万亩减少到2020年的1042.5万亩,有效地阻止了风沙大面积向我省中东部地区推进,为白城乃至吉林中部建立了巨大的绿色生态防护屏障,全面结束了过去“三刮四种,沙进人退”的历史,可以说“没有白城的林业,就没有白城的农业”。据气象部门观测,全市近十年的平均风速比1978年前十年下降了0.55米/秒,蒸发量减少了4.7%,扬沙日减少了40.7%,城市优良天气指数可达335天,空气环境质量标准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近4年降雨量连续每年都在400毫米以上。目前全市粮食年产量超过了410万吨,是1978年以前的7倍以上,五个县(市、区)有三个成了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两个成为全省油料基地县。人均林地面积与三北建设前相比增加0.14公顷,增加收入300元,增加就业岗位8.2万人。全市目前林农人均收入比1978年以前增长了近20倍。近年来,白城市被列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和“水文明生态示范市”,白城市政府先后被国家绿委评为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被省政府评为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先进市、森林防火模范单位;白城市林业局被国家授予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和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集体。

——创造性开展生态建设活动。白城林业和草原局始终把生态建设当作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工程,作为改善生态、振兴经济的战略措施来抓,认真贯彻国家林业方针政策,扎实推进三北工程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白城市委、市政府实施“生态立市”战略,高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2010年以来,白城以“白城多种一棵树、长吉图少落一片沙”、“风沙止于白城、清风送给长春”为主题,先后开展了“举市三年大造林、加快治理荒漠化”、“三年再造百万林、建设西部大屏障”和“三年造林还湿双百万”活动;2017年,白城市委、市政府把生态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来抓,编制了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组织,办公室设在林业和草原局,层层建立领导干部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自上而下建立了党政同责,部门下达任务指标、落实资金项目、组织督促检查和考核验收,乡、村负责具体实施的工作运行机制,实行督查问责、绩效考核和综合打分排序制,建立健全了工作奖惩机制。生态建设首次实现了由局部治理到系统全面治理转变,形成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良好工作局面,破解了长期困扰白城生态建设的难题,探索了一条吉林西部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新路。2010年以来,全市造林17.2万公顷,连通水库泡塘124个,修复湿地20.5万公顷,恢复治理草原25.5万公顷。

——改革创新林业体制机制。多年来,白城市林业和草原局坚持落实“谁造谁有”、“个体承包造林长期不变,允许继承、转让”和“专业承包造林、合作造林、拍卖荒山造林”等政策,目前全市有林业专业户和造林大户1.1万户,造林达4.67万公顷。白城采取国社合作造林、按股份分成的措施,充分发挥国有林场骨干示范作用,国有林面积已达11.7万公顷。为了弥补造林资金不足,白城引进吉林吉隆东北沙棘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省嘉吉科技有限公司、众实林茂开发有限公司、朝阳盛世林业有限公司等社会资本,采取“国家投一点、地方财政出一点、部门筹一点、社会募集一点、群众负担一点”的方法,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最大限度的满足造林绿化需要。白城深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市75个乡(镇)、884个村、94万人口参加林改,确权林地面积19.2万公顷。全市28个国有林场主体改革任务已全面完成。2011年白城市委、市政府与吉林省林业厅共同开展了“治理国土荒漠化、白城大造林行动”募集资金活动,采取直接造林、直接捐资、定向捐赠和直接捐物等办法,向域内外有识之士开展募集活动,共筹措资金1亿多元。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白城市林业和草原局始终贯彻科教兴林战略,初步形成了集科研、示范推广、培训为一体的林业科技网络体系。全市现有林业科技人员600多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254人,副高以上83人。共有28项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级3项、部级7项、省级10项、厅级8项。特别是在杨树优良品种选育方面,白城培育出系列白城杨,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三北地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改变了七十年代种植乡土树种形成大面积“小老树”的局面。为了探索吉林西部荒漠化治理经济树种和治理模式,白城建立了桑树、山杏、文冠果、欧李、枸杞、仁用杏、柠条、平欧大果榛子、五味子、沙枣十个荒漠化治理示范基地,科学系统的总结出了流动半流动沙丘、盐碱地、半山区、栗钙土(白干土)区、封山育林、退化林分、“生态草”等七种吉林西部荒漠化治理模式,建立了21个示范点,初步建成了百万亩山杏产业基地、万公顷柠条饲料加工基地。近年来我市实施了“杨改松”计划,已营造樟子松0.33万公顷,在国有林场培育万亩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林示范基地。同时,利用林间空闲地,推广了林下间种板蓝根、黄芪、苦参等中药材0.29万公顷。针对白城风沙干旱碱实际,白城市林业和草原局坚持推广抗旱坐水造林措施,实行精细管理,严格推行工程造林措施,倡导专业化造林,严格按造林技术规程操作,全面提高了造林成效。

——依法加强管护。白城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林木资源管护办法,市、县两级均作出围封禁牧决定,乡、村出台了林木管护乡规民约。市、县均成立了森林公安局、森林公安大队及林业稽查支队、林业稽查大队,乡镇建立了护林队伍,村设立了护林员,自上而下形成了森林资源管护网络。每年全市都适时开展以打击滥砍盗伐、滥捕乱猎、乱征乱占、毁林种地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斗争行动,以更好保护和发展好三北建设成果。2012年以来,全市大力开展林地清收还林活动,清理回收流失林地9.27万公顷,还林6.57万公顷,有效地巩固保护了林业发展的基础。(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