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程建设 > 生态产业
甘肃临夏:打出“组合拳”产业促振兴
内容来源: 2023-02-21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http://www.forestry.gov.cn/sbj.html


近年来,临夏州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乡村振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布局科学化、种植标准化、品种良种化、生产集约化、产品优质化的要求,通过狠抓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推广应用,突出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创新,创新“党建+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推进花椒标准化、产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2022年临夏州花椒‬种植面积达82.95万亩,挂果总面积58.07万亩,总产量1.13万吨,年产值9.71亿元。

夯实基础强产业。研究制定《临夏州花椒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林果产业提质增效和加强经济林基地标准化建设的方案》,明确全州花椒发展方向‬,为推进花椒产业科学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标准化栽培、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原则,按照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集中建基地的工作思路,结合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千万亩优质林果基地建设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先后在积石山县银川镇、临夏县莲花镇、东乡县河滩镇、东乡县三塬镇等建立了千亩以上花椒标准化、规模化提质增效示范基地,花椒产业走上了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新路子,有效推动了全州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

谋划项目增后劲。紧紧围绕国家投资导向和产业政策,科学谋划了一批高质量、高标准、高起点的林果产业提质增效项目,近三年来,全州争取落实省级财政林果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及乡村振兴衔接项目资金3300多万元,在花椒主产区的4个县57个乡镇267个行政村,完成低效椒园提质增效改造23万亩,补植补栽30多万株,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树体涂保护剂、配方施肥、整形修剪35多万亩,培训林民5万多人次,辐射带动周边村社发展花椒标准化种植8万多亩。主产区户均收益1.8万元、人均收益3600元,已成为当地林农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

振兴科技提质量。各级林草部门将科技应用与推广作为花椒产业发展的关键,组建州县两级科技服务团队,充分发挥“三区”科技服务人才作用,经常性开展花椒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摘烘干、储藏加工等实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组织业务人员赴省内外花椒产区学习、取经,大力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管理方式。定期不定期邀请省内外专家及土专家团队开展技术服务,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采取“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形式,强化果园综合管理技术科学研究,解决技术瓶颈,提高产业化建设质量和水平。

培育龙头促发展。扶持壮大现有龙头加工企业,加强与国内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的合作,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引导各种经济实体和广大椒农参与花椒产品加工、运输、包装、贮藏保鲜等,逐步形成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花椒产业化经营体系和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党建+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开展技术推广、科技培训、基地建设和市场营销等经营服务活动。全州共有花椒合作社及公司123家,入社社员266人。建立花椒种植、存储、加工、购销运营平台(电商直播间),为周边椒农开启花椒销售“直通车”服务,年销售花椒900多万斤,销售额3.15亿元。

打造市场创品牌。依托各县现有农产品市场和集贸市场,采取政府扶持、企业为主体的运作模式,推动花椒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不断做大做强基地的同时,注重品牌发展,结合花椒产业发展实际,注册“临夏大红袍花椒”著名商标,积极申报创建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等“甘味”品牌。组织花椒企业参加各类产品推介会、交易会、展销会,进一步提高我州花椒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组织专业合租社参加了厦门、北京、山东、兰州等地农产品展览推介会,通过参加推介会、展销会等各种节会,加大对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在省内外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品牌优势日益凸显,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临夏州林草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