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2月19日讯 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近日来,广东省各自然保护地迅速贯彻国家林草局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落细落实工作责任,织牢疫情防控网,打出防疫组合拳,以务实的作风展现自然保护地工作者的防疫担当。
第一时间组织部署,从严压实工作责任
广东省各自然保护地积极响应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压紧压实疫情防控责任,第一时间成立了防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方案,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
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专门成立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疫情防控组、科普信息组、物资保障组和社会稳定组,齐心协力,共战疫情。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印发了《工作方案》,并按照《韶关华南虎繁育研究基地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应急预案》指定专人负责,加强疫情期间动物登记、场地消毒、物种监测、各项记录等工作。
及时关闭景区景点,做好防控巡查排查
自广东省委、省政府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各自然保护地第一时间关闭所有景区景点,并通过多渠道向社会发出关停通告,同时,在各景区景点入口设置闭园围护,安排专人值守,做好解释工作,对已网上购票的游客及时办理退票手续,对进出自然保护地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体温检测和登记。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严抓保护区各片区入口管理,疫情期间停止一切工程施工、科研调查等活动,凡探亲访友、旅游观光者一律不准进入。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以及LED显示屏向公众告知,并在景区设卡做好群众的劝返和解释工作。
各自然保护地加强巡查排查,增加巡护人员,设置卡点检查,严格落实进入保护地车辆和人员管控。各巡护人员加强日常巡逻管护,对野生动物栖息地进行密切监测,排查是否存在野生动物异常死亡现象,同时防范非法捕猎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
潮州市自然保护地关闭景区景点12处,分别在红山森林公园、凤凰山自然保护区、海蚀自然保护区、海滩岩田自然保护区、龙眼城森林公园、雾岽森林公园设立临时检查卡点,全市自然保护地日均出动巡查人员52人。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设立护林检查点8个,1月24至2月11日,安排巡护人员巡山护林308人次,护林点哨卡值守313人次,拦截进区199人次,参加镇、村委值守24人次。
做好防疫科普宣传,倡导保护自然生态
各自然保护地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宣传横幅、LED显示屏、巡护车大喇叭、派发宣传单、新闻推送等方式加大防疫宣传力度,引导公众科学防范,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同时倡导保护自然生态。
潮安凤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深入区内各自然村,逐户发放宣传资料,共悬挂横幅35条,张贴海报45幅,发放宣传资料2500多份。东莞银瓶山森林公园已派发疫情防控宣传资料3000份、LED滚动播放500余次,并在微信公众号同步推送疫情防控信息。雷州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启动应急响应后,共投入防控人员177人次,悬挂横幅46条,设立宣传警示牌匾33块,通过新媒体发布防疫通知12条。
认真做好内部防疫,保障职工队伍生命健康安全
各自然保护地第一时间建立职工健康档案,深入排查干部职工是否往返湖北或与湖北返粤人员有接触史,每天进行体温测量,对身体异常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认真做好消毒防护工作,对办公区域进行全面消毒,积极筹集防疫物资,保障职工生命健康安全。
广东连平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加强人员管理,做好办公区域的消毒、垃圾清理、环境卫生等工作。
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购的海龟食物、药物、养殖设备维修零配件,值班人员生活用品、医疗应急药品和餐饮伙食等物资一律统一配送,由供货方送至保护区大门卸货,然后由值班人员转送至员工饭堂、养殖基地、员工宿舍等场所,负责转运物资的值班人员进出各场所必须穿戴手套、佩戴口罩、接受杀菌消毒处理,所有保护区内人员不得直接与外人接触。
主动对接社区防控,做好联防联控、群防群治
广东省不少自然保护地内住有大量的原住居民,为切实有效做好防疫工作,有关自然保护地主动对接社区,协同作战,钩织防控网络,对自然保护地内的村民开展严格的体温测量、出入登记等工作,同时,自然保护地护林员在巡山护林的同时,主动做好防疫宣传,成为乡村疫情防控的宣传员和监督员。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丹霞山管委会与丹霞山经营公司、仁化县丹霞街道、黄屋村等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科学防治、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据统计,丹霞山党员疫情防控先锋队先后对丹霞山主景区111户432名原住居民,寺庙道观88名人员,索道、水上丹霞103名员工,134户民宿商店留守的256名人员进行了逐一排查,做好信息台账登记,实行党员分区包干,及时建立联系平台,实行有效的动态管理。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全省各自然保护地工作人员将持之以恒地做好防疫工作,把防疫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压实责任、落实措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彰显担当。(广东省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