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话”生态扶贫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http://www.forestry.gov.cn2020-11-17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中国绿色时报11月17日报道 生态扶贫是在一个战场同时进行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的“双赢”之策,林业和草原行业是生态扶贫的主战场。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把生态扶贫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举措,通过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生态产业扶贫系列措施,共安排贫困地区林业和草原资金2000多亿元,带动近2000万人脱贫增收。
  脱贫攻坚战已到收官之时,中国绿色时报通过一幅幅生动画面,与读者共话生态扶贫。

 

  云南鲁甸灾后重建,花椒和核桃“两棵树”挑起重担。目前,鲁甸共种植花椒30多万亩。 鲁甸县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国家林草局定点帮扶县之一贵州省荔波县将铁皮石斛近野生种植作为脱贫攻坚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全县种植铁皮石斛面积超过1万亩,受益覆盖贫困户1068户,年产石斛鲜品30万公斤,年产值1.8亿元。 姚先顿摄

 

  枸杞产业已成为宁夏扶贫的“红色名片”。其核心产区中宁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10.4万亩,GAP认证、有机认证面积分别达3.86万亩、2482.5亩。 康勇军摄

 

  青海玉树曲麻莱县生态管护员大自然摄影队队员在拍摄藏羚羊。三江源地区共聘用1.72万名生态护林员(管护员),户均年增收2.16万元。 曲麻莱县林业局供图

 

  贵州省独山县是国家林草局定点帮扶县之一,多年来,独山县依托特色资源,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 何志星摄

 

  选聘生态护林员帮扶了无门路就业、无技能增收的贫困群体,也扩充了基层急需的生态保护队伍,已成为我国生态补偿扶贫的主要措施之一。这是贵州独山生态护林员在巡山途中。 独山县林业局供图

 

  蒙古族姑娘在新疆阿勒泰采摘沙棘。新疆沙棘总产量占全国的一半多,在乌什、伊犁、新源、阿勒泰等地已建立从种植到深加工的产业链,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沙棘产业分会供图

 

  河南光山司马光油茶园里,花开季节,满地雪白,满山希望。目前全县油茶种植总面积25.5万亩,仅司马光油茶园就通过油茶种植、生产加工,实现年产值近亿元,带动就业近2000人,精准帮扶609户1831名贫困人口,实现人均增收2800元。 康勇军摄

 

  地处“三区三州”少数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区的甘肃临夏,牡丹种植面积1.2万多亩,从事牡丹种植、牡丹产品深加工和技术研发的企业、合作社有43家,带动牡丹种植加工销售及旅游服务岗位就业近10万人。 王援朝摄

 

  国家林草局定点帮扶县之一广西罗城利用林区山水资源,结合仫佬族特色文化,把旅游产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乡村建设相结合,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增收。 罗城县林业局供图

 

  在山西,“合作社+贫困户、政府购买式造林”的生态扶贫模式遍地开花,58个贫困县的3380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社员7万多人,每年带动5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山西省林草局供图

 

【纠错】